自2017年爆发经营危机以来,贾跃亭多次对外界表示自己将会偿还所有问题债务,同时会坚定不移的推进FF项目,保证法拉第落地。
三年过去了,贾跃亭还没回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拐点,而那台FF依然没有消息,当然贾跃亭身上的神话以及FF上的悲剧,依然在继续。
孙宏斌、许家印、九城先后与贾跃亭发生精神互换,如焕发新生一边为FF投来资金助其运营,但过去几年与贾跃亭发生的超百亿资金中,仍然未见相关产品落地,最让人难受的是,陷入信任危机的贾跃亭,被不少终端消费者质疑频频。
毕竟连个工厂没有,贾跃亭的FF还有多大希望服务消费市场?
过去一年,国内作为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迎来两大危机,一方面补贴滑坡对车企本身财务考核明显,另一方面强势竞品纷纷挤入这一市场,竞争进入红海阶段。
某品牌创始人曾表示:中国私家用户群体选择新能源数量,可能仅为10万级,这意味着刨除大客户采购之外的用户群体采购数量可以说并不多。
那么后来者FF即便是量产,那么机会也远远小了很多,关键原因是利好期已经过去,而这个利好期存在的价值也并不是为新势力企业铺平道路助其成长,而是为了更好高层在资本市场吸纳资金力量。
对于贾跃亭来说,其似乎不用生产FF也达到了某些目的,网友调侃的“明天回国贾跃亭”,也足以反馈出来FF背后不为所知的一面,或许FF量不量产都不重要,毕竟跌破30万的特斯拉已经进入国内市场了,这意味着资本大鳄、技术大亨双重优势辅助的强势企业,已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洗牌颠覆。
我不认为FF即便进入量产阶段,能够很好的生存在这一市场中,当然我们已经把门槛放得相当低,用的是“生存”而并非“成功”,毕竟要求贾跃亭成功难度较大。
其实贾跃亭以及其FF已经完全不重要,市场之所以仍然心心念念的关键是将其当成茶余饭后话题点,中国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即便是能够快速上车抓住机会的小鹏、蔚来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既来自于行业的冲击,也来自于竞品的打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