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电影中,都描绘了机器人在未来扮演仆人的角色,负责做家务,让家人有更多时间相处,也让老年人可以更长时间保持独立生活。
随着人们寿命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但由于护工数量不足,可能很快就要面临成人看护的危机。譬如日本预计到2025年护工缺口将达37万。
现在的辅助科技工具,距离我们不用做饭、不做家务的日子还相距甚远,但能让我们一窥那令人向往的未来生活。
目前大多数机器人主要用于重工业和制造业,危险及重复性的工作通常会交给自动化系统来完成。但这些重型的工业机器人在设计时,并不包含会在有人的情况下工作。它们的移动速度很快,材料坚硬,可能会伤到人。
而现有的协作机器人,是由刚性关节和连杆组成的。近距离为人类工作时会限制它们的速度,以确保人的安全。
新一代的协作机器人将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譬如橡胶、硅以及布料。这些机器人因为材料的缘故本身就很安全,这种质软且可以调控硬度的机器人,未来很有可能替代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去完成精准的重复性工作,并同时确保与人类的安全互动。
其中一项最大的挑战是,让机器人能与人类交互的导航系统目前还有待完善。机器人能做一部分工作,但很容易混乱,譬如扫地机器人无法回到充电的基座。在简单的实验室环境下,机器人能够找到最佳路径,但现实中就很难了,譬如摆满了桌椅或是乱七八糟的房间。
许多算法都是在实验室里得出的,跟真实情况下房间里的杂乱程度和人类活动相比都相对简单。
机器人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地面的变化。2017年,华盛顿特区一个全自动安保机器人就跌进了它工作区域的喷水池。
有儿童和动物的时候,如何安全工作也是个难题。2016年,在硅谷的一家商场,一名幼童跑到了安保机器人面前,结果机器人把孩子撞倒了。
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来调整动作也是机器人的一大课题,反过来也会影响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能力。对人甚至对狗都小菜一碟的事,对机器人也会有难度,譬如接球。
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个个都能让自动系统无所适从,发生错误。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来说,机器人做决定要比执行起来更容易。一些人类难以做出的判断机器人会很容易,而一些人类觉得简单易做的事情机器人却很困难。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我们想不想让看护机器人长得像人类。在“恐怖谷”理论中,人会拒绝使用不是人类但已经非常近似人类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只是围绕机器人的功能在设计上美化它,譬如扫地机器人。
机器人的外观越像人,被照顾的人就会越抗拒。只有当照顾对象接受时,机器人才有价值。
有时就是需要机器人的样子不像人类。禁止饲养宠物的护理中心已经开始使用动物机器人,譬如海豹机器人Paro,它们也可以为痴呆患者或者有学习障碍的人提供多一重陪伴。
现在许多机器人都有特定的功能,而非多功能。设计多功能机器人系统难度很大,尤其是当它们的功能不相关时则难度更大。至少在近期,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功能各异的看护机器人。但问题又来了,不用的时候把它们往哪儿放?
近来也开始将智能家居科技与机器人系统相结合,让家中也有了自动化系统。其中一个项目可以让辅助型机器人利用所在房间特有的适配器,通过天花板上的轨道系统在不同房间移动。
自主机器人在导航以及移动方面的问题,令它难以在家庭环境中使用,但这种轨道系统让我们看到,将来有可能通过轨道在家里使用看护机器人。但这个系统本身也面临挑战。
要想使用天花板轨道让机器人在家里工作,首先要对屋子进行一番大改造。护理中心当然可以在建造时就安装这个系统,但所需的巨额花费也是个大问题。
最终,看护机器人会增加,但不会取代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给予的陪伴是它们永远无法做到的。就算是最先进的机器人最高级的模仿,机器人也无法真正代替人类。
不过,把对体力要求较高的工作交给辅助型科技去做,可以让护工更有效的工作。
机器人不一定会取代人的工作,但可以提升人的工作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把最繁重的体力活动交给机器人,也可以让它们去做那些需要耐心的重复性工作,这明显有好处,因为人会疲倦,也有可能出现同情疲劳。
将来家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辅助型科技,但短时间内还不会有更先进的系统,也不会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
未来,我们的家本身可能就是我们的看护者,机器人装置只是家的扩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