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掌'我生活
8月29日,“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全球顶尖的AI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竞相亮相,各界大咖也对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可谓精彩纷呈。
“双马”对话,激辩AI未来
开幕式上“双马”观点的激烈交锋,首先为AI点了一把火。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我不是个天然的乐观或者悲观的人,但未来科技发展将会超越我们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此,马云显然更为乐观。他认为,人工智能应该被用于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不能把梦想放到技术里。技术是梦想的一部分,是技术背后的梦想改变了世界。“我们要改变世界,让70亿人过得更加快乐。”
马云说:无论你喜不喜欢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在发展。20年后,很多工作都会被机械和机器人替代,人工智能会让机器变成和人一样,技术正在改变世界。“因此未来30年后,人们一周只要工作3天,一天可能只要工作三四个小时。”马云一点不担心AI抢了人类饭碗,“它反而令人类有更多享受生活的时间,回归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马云认为,未来人类可以活到120岁,“那时候,或许我的祖父、曾祖父都健在。但如果到那时候,曾祖父说他还在工作,那才是个灾难!所以感谢人工智能,得以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而是为人类服务
自从“人工智能”一词为公众所熟悉,有关“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争议就一直不断。针对这个问题,百度王海峰表示:当前,部分公众对人工智能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恐慌情绪,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会威胁到人类。这是由于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让公众对人工智能有正确认知和合理期待,是人工智能从业者,也是全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整体而言依赖大数据、大模型和大的计算能力,这之中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阶段,人工智能在特定应用、特定场景上的能力超过了人类,但想全面达到甚至超越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在语言与知识等认知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的使命不是替代人类,而是为人类服务。人工智能能够比人类更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务,比如重复性、基础性或者纯体力工作;但是也有很多能力机器是不能替代人类的,比如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等需要创造性的工作。
未来,人类将更多地充当管理者的角色,机器只是辅助人类做出决定。全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应抱有正确的认识和预期,不能过高,也不能畏惧,这样才能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
进入“AI+时代”第四波工业革命将重构各个行业
在《AI+时代的到来》的主题演讲中,李开复则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第一波浪潮肯定是互联网数据最多,第二波是金融和其他标准化产品机会的各种领域,所谓商业智能化是基于数据仓库在企业级的应用。第三波浪潮AI将有眼睛、耳朵还有更多传感器,能看到、听到感受到比人类更多的世界信息。第四波AI将能够在制造方面、机器人方面、无人驾驶方面带来很大的价值,将重塑各个行业。”
以麦仑自主研发的“仙人掌”智能系统为例,由FVR手掌识别技术催生出的“刷手生活”模式,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通过“仙人掌”,人们只需要刷手就可以乘地铁、出入机关、办公楼、校园、餐厅、办社保、购物、借书、上学、上班、支付等,开启“一掌通天下”的全新生活方式,让生活不再有障碍,这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标配。
李开复还从投资角度将AI划分为四个时代,即黑技术时代、B2B时代、赋能AI+时代,最后是无所不在的时代。“现在我们处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中间。AI公司开始做2B产品卖给2B的应用,在保险、金融、教育等领域,再逐步赋能到工业、农业、客服,企业服务,医疗等更广泛的传统行业中。”
据普华永道研究显示,2030年AI将给全世界带来大约100万亿人民币的GDP提升。在李开复看来,中国传统行业规模大约在200万亿人民币,其中50万亿左右,也就是四分之一左右将是AI赋能达到的,但这50万亿,不是再去创办1万家AI公司带来的,而是将AI赋能传统行业。在传统产业基础提升20%、30%、40%,就可以达到目标。
李开复认为,AI赋能传统行业的方式有三种,包括优化赋能、流程化赋能以及重构颠覆整个产业。他希望能成为传统行业的首席AI官,帮助传统行业产生价值。他还表示,“今天中国AI产业化基本上跟美国是平起平坐的。中国的AI也是自给自足的,是能够有独立开发的,而且未来也会走向国际。”
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破万亿元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8月29日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
他指出,根据相关测算,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突破1万亿元。
林念修上表示,下一步,中国将重点实施好三大行动:
一是实施人工智能创新伙伴战略,以100家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和应用企业为重点,支持开展协同研发、协作生产和协力推广,制定融合标准,解决共性问题,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实施人工智能资源共享行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开源平台体系,深化政务信息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出台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意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三是实施人工智能开放发展行动,深化与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机遇、标准、产业、法规的全面合作,共商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共建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