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没有钱的年轻人,为什么品牌都想收割

01.

昨天,人民网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被“假精致”掏空的年轻人》的文章,其中提到我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占比高达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首位,而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目的是为偿还其他贷款。

90后里年纪最大的是29岁,他们中一部分结婚生子,组成家庭,一部分单身或有男女朋友。他们从记事起就已处在互联网和屏幕时代,他们对改革开放、90年亚运会、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97年中国香港回归等大事件没有直接感知。

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他们身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些都决定了他们对财富与消费的认知。在大多数品牌眼里,这群人热爱分享、重视体验、相信推荐与追逐流行,正是因为这些很多品牌都想收割这群年轻人。

02.

我之前在Agency工作多年,每周都会收到许多品牌发来的需求简报(Brief),绝大多数品牌在描述目标人群时习惯性写着——“主要目标消费人群在80后与90后的年轻人”。

相信大多数同行和我的反应一样,这个目标人群描述写了和没写一个样。可能大多数同行吐槽的点都在于80后与90后是一个基数庞大的人群,需要更细致、更精准的人群描述和定位。然而今天我跳出广告圈,发现这个人群放在中国大市场里仍是小部分,而且越来越呈现一个特点,即可支配的消费能力有限

今天整个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形态,比如彩妆在中老年女性人群消费量逐年上升,奢侈品的消费呈现多元化,年轻人或许是主要影响和传播人群,但从购买力来说中年人在奢侈品上的消费力惊人

中国的年轻人处于消费的旺盛期,但现实的制约是可支配收入有限,大部分被房租、房贷、车贷、面子消费、交际消费所占据,最后用于生活品质保证的消费是很有限的。

03.

前几天,一位企业家朋友分享他们在澳洲旅行的经历。

在一个五星级酒店里,一群中国大妈在享受澳洲的悠闲假期,并且分享说他们已安排了年底去南非的旅行,款都交了。

在中国,我看到的大多数中年以上的中产消费者,家庭和事业已经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更多时候开始享受生活,有品质的文化、旅行、健康与物质消费是他们的价值观,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所谓性价比和他们的关系渐行渐远。

我见到很多品牌已经跳出年轻人的定位,比如足力健老人鞋年销售额已经数十亿。年轻人市场是一个极其拥挤的区域,看似性感,但购买力总体来说有限,孩子、老人、中年人以及这其中更加细分的人群,或者按照消费场景划分的不同人群,例如送礼、聚会、旅游、自我愉悦等,在中国这个巨大人口基数的国家里都可以拉出一个欧洲的数十个国家人口总和的规模。

04.

最近,我接触了很多成绩斐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比如传统零售、餐饮等,看起来不性感的行业,但他们提供的服务满足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众人群的基本需求,生活必需,衣食住行,并且未特别聚焦于年轻人。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生活刚需,不受所谓的经济周期影响。

我理解年轻人是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人群,他们制造声音,影响舆论,铸造流行,但未必能影响其他人群的消费观。年轻人以外的人群,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交友方式、信息接受习惯、花钱方式等,这些都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所以,在思考生意模式时,眼光跳出年轻人,多一些对其他人群的适应与包容性,可能生意会好做很多。

这是我的思考,欢迎大家和我交流与探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0A0CIJ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