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普通人,一天能接收到多少信息?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要接收34G的信息,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硬盘存储量的1/5.
从视觉部分来看,接收到的大约有12G,而听觉部分承担的大约有11G.
海量的信息时时刻刻都在人们的眼前和耳畔飞速掠过,有的被人看到,被人留意,被人讨论,而很大一部分则被人忽略。
2
那么人的大脑一天要处理多少信息?
直观来看,假设一个人一天看视频3小时,人物对话速度大约为每秒3个字左右,那么每分钟接收到的汉字在180个左右,看完3小时视频,一个普通人处理的汉字量大约在32400个。与此同时,还有语言架构方面的反射性理解,视觉上的表情,神态,动作感知。
如果一个人主要依靠阅读获取信息,微信,微博,新闻app等等,那么假设他一天的阅读量在4个小时左右,这个人又将处理多少文字量?
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在每分钟300-500左右,这样估计,那么一个普通人一天的阅读量大约在4*60*400=96000个字。
以上还只是计算了人们休闲娱乐时接触到的信息量,如果计算在工作场合接触到的专业信息,那么数量将更为庞大。
3
在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中,有多少又是真实可靠的?虚假,误传,片面的信息量又是多少?
曾有人统计过,人们接触的谣言中,38%来自微博,31%来自微信,6%来自人际传播,剩余25%来自于QQ,贴吧等平台。
而2015年一年,微信上虚假错误的谣言中有29%是失实报道,20%关于食品安全,11%关于科学常识。
还记得不久前上热搜的“快递员下跪事件“,以及早前的“成都七中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刚爆出,便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然而事件情况一再反转,最终社会各界人士对事件的真实性都产生了怀疑,有的人相信问题的确存在,有的人则强烈谴责造谣生事者。
这些新闻的撰写者在第一时间抢先发出了资讯,获取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却忽略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导致最终每个人都选择了怀疑所怀疑的,相信所相信的,再也没有机会为事件呈现一个真实的原象。
安邦智库(ANBOUND)一直相信事件总有一定的逻辑,因此在面对一个新信息时往往要多观察,多询问,多考量。
安邦智库(ANBOUND)的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实时更新政府大数据局库的内容,因此接触到的信息难以计数,然而蹭热点,博眼球从来不是安邦研究者的追求。
首先,安邦人关注的信息,是真正关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政策规划与纲要的。宏观经济,科技发展,地缘政治,地方政策这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沿信息,才是安邦政府大数据库的内容核心;其次,安邦智库(ANBOUND)从不囿于做一个信息的搜集者和搬运工,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分析与预判。
因此,寻求热度在安邦学者的规划之外,我们更在意的是,事件产生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正因如此,真实可靠全面的信息追踪,成为安邦智库(ANBOUND)提供有效分析的基础,也是安邦智库(ANBOUND)安身立命的根基。
有时,安邦人知道信息,了解信息,却不急于发布信息,因为也许在这个有人匆忙赶稿的深夜,安邦的工作人员正在考察信息的来源和事件完整的来龙去脉;或者在同一个有人发布消息的清晨,安邦人仍在内部平台深究事件的因果逻辑和未来走向;而在网络上传播地沸沸扬扬,网友众说纷纭之时,安邦学者则早已看穿事件的本质,谋定而后动。
这才是安邦智库(ANBOUND)作为一家研究分析机构真正追求的自身价值,事件为基石,真相为核心,逻辑为依据,分析为手段,预判为目的!
- The End -
ANBOUND
关注“安邦智库(abzx1993)”一起用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点击右下角,让我知道你“在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