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报道,广州第一张“微信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在2017年12月25日签发。这种“微信身份证”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以及旅馆业登记、物流寄递等实名制应用场景,提供国家法定证件级身份认证服务。该“证”首先在广东试点后逐步推向全国。据了解,仅仅一天多时间,就有3万多人办理了“微信身份证”。
在强大的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互联网+”的对象从商业领域迅速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微信身份证”以“网证+刷脸”模式进行验证,既能有效降低身份证丢失、冒用的可能,也让群众减少了频频出示证件的麻烦,办事更加方便。然而,在为这一创新鼓掌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要将“方便”落实为“利好”,首先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和配套举措。比如,各地如何统一认识,积极采用新技术为公民办理“微信身份证”?毕竟,“微信身份证”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促使各单位积极应用。再比如,“微信身份证”的广泛应用,要有一个完善而高效的线上办事系统相对接,相关商业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没有做好准备?在纸质身份证和“微信身份证”并行情况下,不同机构的不同态度有可能带来应用场景的混乱。因此,“微信身份证”要广泛应用,完善的配套政策必不可少。
其次,要防范技术风险,提高安全性,经得起用。实践证明,越是技术密集型的应用,越具有脆弱的一面,其对相关风险防范的要求也越高。因而在“微信身份证”应用上,信息安全是须臾不可松懈的底线。据有关方面介绍,“身份证‘网证’整个操作过程是‘不可逆’的,黑客也无法破解,这保证了居民身份信息的绝对安全”。可见有关方面已经进行了提前防范,值得肯定,但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能确保万无一失?此外,使用“微信身份证”,把巨量且重要的身份信息交给市场,是否还要打上更多的安全补丁?这些问题,无疑都值得重视和研究。
此外,政府和社会在积极推行新技术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不使用新技术者方便办事的权利。当前,全国网民已超过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1.7%。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群间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最典型的是很多老年人不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有必要在推广使用“微信身份证”的同时,充分保证群众使用传统身份证方便办事的权利。无论技术如何进步,最终都要以人为本。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