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故事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一群恐怖分子携带可燃物,准备在长安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面对未知威胁,靖安司(情报机构)司丞李必,需要在十二个时辰(24小时)内剿灭恐怖分子,维护长安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烧脑的剧情和精彩的打斗场面之外,身处通信行业的小编还发现了数据安全在面对威胁时的重要性。
望楼|数据传输安全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望楼很有特色,它们分布在长安各处,不仅可以监控整个长安的舆情,还能互相传递消息。实际上,每个望楼都扮演着交换机的角色,士兵通过安装在望楼四面的翻板,向四周的望楼广播消息(流量转发)。值得一提的是,望楼采用了Mesh组网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即便一个望楼出现问题,消息仍旧可以通过其他望楼传递出去。
望楼不仅利用冗余的方式提高了消息传输的可靠性,还采用数据加密技术提高消息传输的安全性
数据加密技术大体可分为对称式加密和非对称式机密两类。
对称式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
非对称式加密: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即"公钥"和"私钥";
剧中的望楼传递消息采用了对称式加密算法,运行机制如下:
1. 望楼上的士兵将准备传递给靖安司的消息通过密码本转换成多位二进制数据。
2. 士兵翻动安装在望楼四面的翻板,将信息传递给相邻的望楼。
3. 离靖安司最近的望楼将二进制数据通过密码本还原成原始信息,并最终提交给司丞李必。
对称式加密算法的最大缺陷为一旦密钥泄露,被加密的信息就不再安全。因为算法的缺陷,剧中望楼传递的消息一直被反派掌握。
大案犊术|数据防护安全
靖安司内部搭建了一个“大数据平台”,在剧中称为“大案牍术”。这里面记录了长安城方方面面的数据,包括居民户籍信息、进出关货物清单、财务数据等。靖安司利用“大案牍术”不仅能做人物画像,甚至能预测未来。这些都依赖于“大案牍术”里所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其数据的安全性就极为重要,错误的数据极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剧中,敌人潜伏在靖安司的内奸,就曾通过篡改进关清单掩盖真相,差点误导了案件的侦破方向。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建议他们采用数据备份和异地容灾等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
沙盘|可视化平台呈现
靖安司司丞介绍完大体情况后,便向张小敬展示“沙盘”。长安全貌映入眼帘,每座牌坊,每一根灯柱,甚至屋瓦窗沿都栩栩如生,落于沙盘之上,以便司丞在工作过程中俯瞰全局,随时掌握外部变化进展。
清晰直观的沙盘可以帮助靖安司掌握大局,而可视化呈现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展示”,则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全网资产详情、安全状况以及未来安全态势。
由此见得,科技文化的进步是社会繁荣的基础,唐王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也很容易理解了。经历上下五千年的洗礼,祖国的科技一直在不停进步。试想若是在当年的长安部署上物联网摄像头+边缘计算、人脸识别,靖安司就能迅速地发现为非作歹的狼卫,阻止整场阴谋。当然,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炎黄子孙无穷的智慧一直在被传承。大案牍术也好,大数据也罢,所有的难题都阻挡不了我们坚定不移的脚步。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