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朋友生产,去医院看望。电梯中看见一名运送员在对着标本拍照,遂好奇上前询问。运送员答,这是i4U,我这做的是中央运送。
这不到20秒的“电梯交流”。着实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基层的物业服务人员可以随口说出中央运送这么一个专业术语,看来医院后勤信息化的大潮已经开始涌动;但同时忧的是,这可千万别像几年前,我爷爷奶奶茶余饭后的“屁二屁”(P2P)。没有大数据支撑的信用体系和风控体系,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一个有网页的非法集资。就会有无数人踩雷,当然这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且按下不表。
同样,如果医院后勤信息化,包括中央运送没有最快速度实现后勤服务的效益提升。那么就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反馈:服务商高层花了钱上了系统却不能实现减员;服务人员改变了工作习惯(日常工作增加了操作)却迟迟没有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从开始时的满心期待到心生质疑,心态的转变还会带来与医院的沟通不畅,现场部署消极等一系列连锁效应。
以运送模块为例,我们都知道中央运送的价值是可以记录人员位置,简化调度工作,合理分配任务,提供详实数据进行分析等等。但是在实际部署中,重点在哪里?难点又是什么?
笔者认为,信息化部署的要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快,快速的表达,让管理者明白我们要做什么,达到的目标预期以及怎么做。其次,后勤执行系统的大厦,大部分是由基层员工构成。诚然,我们不能也不需做到向每一位员工宣讲我们的价值、理念和目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怎样让他们快速地操作。这是一个数据采集的过程,只有当有了数据的基础,我们才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继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怎样让数据收集变快?
这就是第二点要义:操作要简便。以i4U医院后勤数字化管理平台为例,整个平台根据不同管理维度的需求,支持PC、平板和手机的操作。对于基层员工,建议对应的就是手机端操作。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服务商统一采购硬件、逐个指导熟悉使用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再者,不用下载专用的APP,微信公众号登录的机制,也进一步将硬件要求降到最低。员工在一次完整的运送工作执行中,全程只需要进行三到四次的确认操作。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地制宜,灵活机动。信息化是一种工具,它的使用不能陷入为用而用的死局。不能为了推行锤子,在砍树的时候“一刀切“地放弃锯子。推行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科室的运送难度和强度,适当地采取驻守、中央或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并辅以其他手段加以支持。以华南地区某三甲医院为例,骨科作为该院的重点科室,就诊人数众多。信息化引入之前,统一采用的是驻守运送。一层楼只有两名运送人员,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病人出科陪检的工作上。科内的标本、文件运送积压,有时甚至动用保洁和陪护人员进行运送,从而又导致保洁和陪护工作质量的下降。引入信息化伊始,现场管理又陷入“一刀切”的误区,拼命将其他员工调去执行运送。最多时候有六名员工在该楼层服务。i4U部署团队建议,原有运送人员采用驻守,专职负责病人陪检,辅以一名员工执行循环工单,专职负责标本文件等运送,配合医技科室的分诊岗位,病人送达后,运送员即刻返回待命。运行之后,该科室保洁、陪护人员不再分心,运送员工效率提升。科室和患者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四点,就是人员的绩效。这一点同样很重要,但往往被现场管理者忽视。“与贫者言,依于利”。服务人员大多为生计奔波,推行过程中要及时地强调“利”。一是告诉他们利害关系,信息化是趋势,不适应就要被淘汰;二是给他们看到利,执行一段时间之后,i4U系统可以提供各科室工作量差异,各员工响应、执行能力的差异等不同维度的数据报表。对于做的多做的好的员工,就应该及时的调整个人的待遇,在收入上激励员工并向其他员工展示,是提高绩效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医院后勤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医院后勤保障逐渐打破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供给制体制,开始呈现出注重后勤管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新局面。i4U医院后勤数字化管理平台愿与众多致力于切实提升管理、提高受众满意的优质服务商一道,迎接新一轮的市场变革。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