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决定》指出,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在浙江省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诞生于2017年的“e乡北仑”即是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案例之一。虽然,2019年6月“e乡北仑”APP完成了向“浙里办”平台迁移后成为其中一个小程序,但是凝聚的依然是50多万新北仑人的大希望。 “e乡北仑”以2个人的“团队”,管理和运营起一个覆盖网站、微信和APP(现在的“浙里办”专页)、服务50多万流动人口的综合性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并承担起城市人文建设的功能……这只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个个案,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政务APP生存状态的切片。 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通过“e乡北仑”智能服务平台打造了一个居住证、量化积分体系等为核心,延伸到就业、教育、住房、工作、婚恋等服务权益的移动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益动漫短片、《新北仑人行为准则》三字经、《逐梦北仑》图书出版等人文内容的制作与推广,推动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与归宿感。此外,还充分结合数据洞察与挖掘,通过对流动人口总量、婴儿出生率、人口来源区域分布、居住区域分布、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等,重点关注流动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为产业、住房与人口政策制定与出台提供决策参考。 近日由腾讯研究发布的《WeCity未来城市:智慧城市的进化之道》中,将“e乡北仑”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创新案例进行介绍,其亮点主要是回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心,关注人在城市中的核心需求,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目标。未来智慧城市的“温度”来自对市民与文化的尊重与复兴,数字化技术、平台、数据的“温度”最终需要通过制度、规则所传达的善意来实现。不同于“抢人”或“赶人”的城市,“e乡北仑”通过积分有效地将流动人口的需求与城市发展进行弥合,为城市抓住未来发展机遇奠定基础。 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城市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如火如荼,但为什么爆款应用或真正口碑良好备受用户青睐的平台少之又少?除了缺乏推广运营之外,最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对用户刚性需求的满足,围绕项目思维执着于对想当然的需求进行花式建设,或被技术公司牵着鼻子走。“e乡北仑”有何不一样?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并不精致甚至稍显粗糙的产品设计上,实现了对核心刚需的满足——新市民对在城市扎根的渴望——这种渴望包括工作、生活、教育、住房、婚恋等,“e乡北仑”利用量化积分体系机制很好地撬动了目标用户的关注和信任,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运营商的滚动发展,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其他平台学习的地方。 在主流互联网平台与应用上,城市新移民其实是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是商场门口的保安、是路边的清洁工、是外卖骑手,但在互联网上是“隐身”的,只是涉及教育、医疗、安全等公共事件,城市新移民才会走到聚光灯下。主流话语定义的“数字红利”,其实是接入互联网后享受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与便利性,是服务的触达率得到了提升。而像“e乡北仑”这样的移动服务应用,其实是面向流动人口对数字红利的“再分配”,何为“再分配”?因为这部分城市边缘人群从主流平台无法或没有能力更为有效地获取目标服务,需要专门性地进行定向服务供给,以降低他们融入城市的门槛与障碍。 相比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数字经济蓬勃的城市,宁波北仑不过是被耀眼的互联网崛起遮蔽的一个地理符号,但是作为城市化率已达58.5%的中国当下,城市政府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去为新移民服务、消解冲突以及更好地促进外来人口的融入,北上广深在利用数字化提升城市人文关怀上似乎乏善可陈,在被传统资源控制以及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资源支配的城市,除了在城市安全与维稳上的严防死守,而在服务供给上,对待外来人口似乎已经习惯了“守株待兔”式的办事风格,很少去关注城市个体的实际需求与即时性感受。“e乡北仑”从流动人口的城市工作生活场景出发,从其切身需求出发,通过移动办事服务平台为其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提升获得感的同时,通过线下活动输出钢筋水泥笼罩下的城市社区温暖。 目前,浙江省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最多跑一次”已进入深水区,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已经辐射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政府运行等方方面面,而在从数据服务上对于底层市民的获得感提升上也时有创新。“e乡北仑”迁移至浙里办APP标志着已完成对新北仑人“数字故乡”构建的初级使命,同时,入驻浙里办APP也标志着其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融入新的应用生态,将意味着带来全新的发展动力与影响。 “e乡北仑”只是浙里办APP的一个移动服务应用小程序,但确代表着50多万新北仑人的大希望,围绕着积分周边的本地化生活服务运营依然有巨大想象空间。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