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元丰
来源|联合早报
我们处在新的工业革命时代,颠覆性新技术不断涌现,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太神奇,也让很多人觉得恐怖。这些技术能力如此强大,未来人的工作是不是会被它们抢走?面对这些比人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技术,人类该怎么应对呢?
很多专家应对此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办法是:要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技能(upskilling),使那些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影响而失去工作的人,获得新的技能(reskilling)。大家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对途经,可是教育该怎样起作用呢?让我来努力回答。
学校是人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也被称为是人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学校教育,人们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成为适应社会的人和劳动者。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按照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而设置的,虽然各国在教育目标上,都会有关于人的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还是为就业而服务的。
过去为了让受教育者在社会上找到工作,高等学校会按照工作的专业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相关技能,基础教育教授从事普通工作和进入高等教育所需的数学、语文等基础知识。但是,现在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引领的新工业革命,却会使得人不再是一份工作干一辈子。有研究表明,未来人的一生平均要做六至七份工作,而且要在两三个不同的行业工作。
有一项非常流行的估计显示,65%的小学生将从事今天还不存在的工作。这种形势就显示,为某一固定专业培养人,传授知识型的教育,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传授知识给学生越来越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要获取知识非常便利、容易。不要说简单的谷歌和百度搜索,日益兴起的大规模在线教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等教育技术,在知识供给上对学校形成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那学校教育该怎么改呢?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是:要从过去传授知识和技能,向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情感能力转变。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让我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关于21世纪人类技能问题的报告《教育新愿景:打开技术的潜力》做个解释。
这份报告定义了21世纪一组关键的16项教育技能水平(crucial proficiencies),其中包括六项基本素养,如读写能力、算数能力和科学素养,以及十项被称为“才能”或“品格素质”(competencies or character qualities)的技能。掌握这六项基本素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任务,这是过去学习教育的重点。
但是,面对新技术引发的不断变化的形势,人们更需要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而能够做到这些,就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以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这样的才能,还有好奇心、首创精神、坚韧性、适应性、领导力和社会文化感悟力这六方面的品格素质。
为什么这样的“才能”或“品格素质”对未来工作很重要呢?因为未来的工作更需要具有社会适应性、批判性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强的人。
具有这样的“才能”或“品格素质”,就会拥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强的学习能力,无论什么样的新工作,都有能力做好;无论什么新环境,都能够尽快融入。而原来教育所强调的那些比如数学物理技能、电脑能力,甚至是金融财会技能,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多被机器所替代。
未来的工作要求什么
未来的工作,人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与人打交道,对外与用户沟通、对内与同事沟通合作、监管机器系统的运行、分析采集的数据。这不是猜想,201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戴维·德明(David Deming)对1980年至2012年美国职业变化情况的研究表明:要求高社会交流技能的工作,占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比率增加了12%;与此同时,要求数学技能高但社会性不强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职业比率下降了3.3%。
因此,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一个报告,题目是《教育的新愿景:通过技术培育社会和情感学习》(New Vision for Education: Foster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through Technology),把人的社会性和情感教育置于应对新工业革命的高度。
实际上,倡导教育要重视人的社会性和情感培养,并不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1994年,被誉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等人,就组建了促进社会情绪能力学习合作组织的国际性机构。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了实施SEL(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社会情绪能力学习)的十大基本原则,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SEL计划。尽管SEL计划的教育思想非常先进,但由于社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育领域的推广有限。
在技术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SEL教育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应对技术进步和新工业革命的挑战。因为通过SEL教育,不仅仅是让更多人在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能够就业、能有工作,更因为这种蕴含着先进理念的教育,对于人——这个发明技术,现在又面临技术威胁的高等生物——非常有针对性地更加强调精神和意志的激发。
这对于人类应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挑战非常重要。因为,新的技术革命一方面让知识获取非常容易,一个人能否进步成长,取决于他能否积极主动地利用容易获取的知识,来提高自己以服务社会。我以前引用过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观点:未来制约人发展的最大鸿沟是“积极性鸿沟”(motivational divide),就是人主动学习热情的差距。积极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人,在未来大有可为,反之,就会成为失败者。而SEL教育就是要填补人与人之间的“积极性鸿沟”。
另一方面,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威胁,人类的态度和信心很关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真的是21世纪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这样的科幻主角?由人类创造,最后把人类杀死,让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著名创新者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预言成真?
我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要积极有为》一文中写过,这取决于人类的作为。人类应该有条件、有能力面对这种挑战,这不仅仅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是人类发明的,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与机器人更为不同,人类具有自由意志,这种让人类决定自己命运的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SEL教育理念:教育心灵,激发意志(Educating hearts, Inspiring minds),恰恰在激发人的自由意志方面,比培养人的社会性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未来人的价值主要通过人的意志和精神来体现。这种体现主要存在于人对于自己创造、发明技术的把握和控制上,主要体现在与人交往、沟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而人能否做好这些,前提是能否教育好我们未来的人类,现在的教育应该向这个方向转变。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号所持立场。
-END-
作者简介:王元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教观察平台欢迎各类有思考的文章,社评也好,感悟也好,凡有所思,即可成文,凡有可取,即可收录,教育主题稿件优先考虑。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稿件请发送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