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在腾讯成立21周年纪念日,腾讯官方正式宣布了其全新的腾讯文化3.0。其中,腾讯的使命愿景升级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即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将社会责任融入产品及服务之中。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助力各行各业升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7年,在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的指导下,腾讯研究院便已开始关于科技向善命题的研究。2018年1月,“科技向善”以一个面向用户、行业、学者、政府等多方共建的研究、对话与行动平台首次对外发布,旨在聚焦新技术带来的尖锐、迫切的新问题,寻求最大范围内的社会共识、建设性意见与解决方案。
在之后两年里,这一平台已汇聚各行各业、不同社会角色的许多思考者、研究者与行动者,激发了科技向善这一理念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内的认可,并为许多关系到社会福祉的新技术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
前不久,腾讯研究院发布“科技向善”认知调查,探究了2766名普通网络用户对于科技向善的思考和认知。调查显示,92.34%的问卷参与者对科技向善持正面态度,90.56%的人认为科技向善可以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此次“科技向善”认知调查呈现出当下大众对于这一命题的理解,同时为社会各界人士都带来了前景性的启示。
92.34%的人相信科技向善
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766名网民中,92.34%选择了相信科技可以向善。
回顾过去的两年,互联网行业阶段性问题频发,人工智能对用户隐私的威胁、算法伦理的模糊、技术带来的社会信任缺失……多维度挑战下,科技向善成为了全行业所共同追求的价值。但比起如何向善、怎样向善,行业所必须探寻的第一个共识是社会各界是否相信科技可以向善。因为这种相信,会使得科技向善成为自实现预言,最终构成引导科技行业向善发展的力量。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大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高度关注,科技向善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期待。搜狗CEO王小川在此前的科技向善访谈中认为:“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要把他的善激发出来。”
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第一焦点
“科技向善”认知调查展现了问卷参与者对不同维度上科技向善的认同度。其中,安全被认为是行业践行科技向善中最重要的要素,获得了65.65%问卷参与者的关注。“可信赖”(49.89%)、“普惠”(36.66%)等关键词也依次上榜,体现出大众心中所普遍认同的向善方向。
对于科技向善的内涵,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善”的含义丰富宽广而又模糊复杂,这使得每个个体对科技向善的定义也变得多样而开放。斯坦福大学和平创新实验室(Peace Innovation Lab)主任Margarita Quihuis认为科技向善的核心在于用技术“创造更好的世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则提出“科技使人有能力、权力。如何不滥用这种权力,需要高度的自律和协同”,因此科技向善是人类面对技术反噬挑战的关键。
对于科技向善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在调查中,2700多名思考者、行动者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移动支付类应用和公益类应用被认为是践行科技向善的可行方式,而低俗暴力谣言内容类应用、侵犯隐私类应用以及互联网诈骗类应用则遭受质疑与谴责。
此类技术更迭的副作用在社会上的确引起了广泛的担忧,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说,我们面临着“隐私权的缺失和数据商品化带来的一系列转变。”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非执行董事、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威廉姆•科瓦契奇也同样意识到互联网产品所带来的问题:“互联网显著降低了欺诈行为的发生成本,并增大了任何一个国家搜查和处罚不法行为的难度。”而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科技向善则应当成为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多方合作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问卷调查中,90.56%的参与者认为科技向善可以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并相信科技向善甚至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且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表示:“(企业的一个产品)大家喜欢用,说明产品很有吸引力。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等于是为优质的产品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这是一个正反馈,而不是一个冲突。我始终不认为,一家科技企业告诉大家怎么把自家的产品用好会让它降低利润。”
但是,践行科技向善依靠的不是企业单方的努力,而是需要企业、政府、学界、用户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相互合作支持。正如王小川所说:“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冲突上,而是每个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
邱泽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建议:“对于新出现的科技或应用,政府也需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它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评估。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学界其实可以发挥很好的沟通和桥梁作用。虽然企业有自己的商业视角,学界却可以更客观地从社会视角去给出答案。”
他认为:“科技向善不仅是科技公司的责任,也不仅是大公司的责任,而是所有公司、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