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提供有用、有趣、有爱的教育资源
1
我的编程老师
海中附校初一(4 )班杜云楷
进入初中,我对编程起了兴趣,原因很简单,我遇上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倪老师。
倪老师的QQ网名叫烟香。他告诉我们,有一种修辞叫回文,用回文揣一揣老师的QQ网名,就是“香烟”。不错的,倪老师很爱抽烟,有时可以看到坐在电脑后的老师一阵安静,然后就有一阵薄薄的烟雾从略秃的头上飘起来。尽管有些烟味儿,但我们总能原谅他。
倪老师长得也很有特色。从上往下看,花白头发稀稀地盖在头皮上,就像是冬天雪后的草坪。眉毛特有意思,我们的眉毛是平的,或稍稍有些曲,而倪老师则完全是一个浓黑“八”字,当倪老师严肃的时候,那眉毛挂在脸上,反而十分富有喜感。所以每每倪老师对着我们训话,我总是要强抿着嘴唇,怕一不小心笑出声来。倪老师十分生气的时候,瞪着他那双有力的小眼睛,眉毛一抖一抖的,似乎要从他脸上逃出去一样。
衣着的话,是非常随性的,想穿什么穿什么。于是夏天的夜晚,常常能看到倪老师趿着拖鞋,大摇大摆往那破旧的靠垫椅上一坐,两腿向前一蹬,拖鞋就“啪”一下掉了,这时倪老师的眉毛靠近了一些,中间变成个“川”字,弯下腰来,用手指一寸寸向前摸索,去找拖鞋。
倪老师大概有五十多岁的年纪了,按理说,应该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的吧!可倪老师的性格正如他的外貌一样,不同于常人。
第一次与他见面的时候,发现他甚至比年轻人还要了解时事,在那儿大谈国家大事,还时常愤愤吼上那么一句:“差劲,他们太差劲啊!”当有人反对,他就据理力争,那么大年纪了,还对当今世界如此关心,无法不令人刮目相看。
不要认为这样就罢了!“通今”之前,倪老师也“博古”,对计算机领域的各种伟人、各类算法的奠基人、有杰出贡献的团队都如数家珍,无论是谁,他都可以给你娓娓道来。
倪老师估计每天都有课,一天忙到晚,不然头发不可能那么花白稀疏。尽管如此,他的每一堂课都是很有质量的。
“喂!杜云楷你在干什么?”倪老师动着他那黑黑的“八”字眉,发现了正在看漫画的我。
“你到黑板上模拟一下我刚刚的题目!”
我一下子傻眼了,刚刚是什么题目?幸亏有人在下面提醒我,可是那么复杂的题目,怎么可能一下就懂呢?我不会做了。倪老师一下子抖着眉毛过来,但并没有嘲讽我,而是又给我详细讲解了一下,才把我放了回去,还冲我意味深长地抖了抖眉毛。从此,我便再也不敢不认真听了,对倪老师也更加敬重了。
编程说一便是一,说二就是二,严谨异常。有时候多一个空格,少一个分号,一个超长的程序便通不过了。有一次,我们编一个很长很复杂的模拟程序,打完之后,九次提交,都没有“AC”,已经绞尽脑汁却依然找不到错误,我们只好求助于倪老师。
你不要看倪老师平时随性,一旦讲起题目来那个认真呀!只见他熟练地用手操控着鼠标,眉毛一动不动,眼神锐利,一行一行向下扫过去,不一会儿,我们怎么也找不到的九个错误就被一个一个挖了出来!这是何等仔细,何等认真,又是何等沉稳!
倪老师常说:“编程与数学一样。编程需要数学的严谨,数学则要编程的思维,要学好编程,数学不能差!”于是他又常常关心我们的数学分数,有这么一位编程老师,我怎能不喜欢!
(指导老师:邱 燕)
点评
《我的编程老师》是一篇个性化的作文。他用个性化语言写了一个个性化的人,所以作文也有了个性化。
从老师的爱好,行为,相貌写起,没有刻意雕琢,但人物栩栩如生。没有长篇大论,但形象可感可亲。是因为小作者没有收到所谓“模式”的约束,写人一定要高大全吗?没有这样的人,如果写出了这样的人,就是假。
但要真的做到是不容易的。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经过“模式化”训练——一般是要经过的。
从“模式化” ——“非模式化”,这会是作文水平的一大飞跃!就像杨过练成了黯然销魂掌。
抓住某一特征反复提到,是这篇作文的成功手法之一,那个抖动的眉毛,就如一个经典镜头,人物特写,反复出现在各个环节,增添了童趣喜感和真趣真情。
另外他的“阶梯层进”式写法也是值得称赞的,一个随性的老师,到对我严格,水平高,其中又有宽容,他在专业上还很细心,又行成了“作文布局相对格局”,使得人物形象立体多姿。
保留作文的一份“赤子之心”,是学生习作童子功之要。
2
我的阅读之路
树勋小学五(2)班 俞佳辰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读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想写出好文章,就更应该多读书。可是读一本书容易,如果要坚持一直读书,并喜欢上阅读,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还要从小时候的一件事说起。
那是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学校举行了读书漂流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书一会儿在你这儿,一会儿在我这儿,而且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很短,老师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把每天拿到的书好好读读。
我拿到的第一本书是《昆虫记》第一册。那天,我兴奋地拿着这本书,回家后什么也不干就准备看书。可当我打开书时,顿时傻眼了——书上只有几幅可怜巴巴的图片,其它都是我不认识的文字,我只好缠着妈妈读给我听。妈妈一开始不愿意,说她工作很忙,没空给我读。但她还是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不过妈妈有个条件,那就是妈妈每读完一篇文章,我就要把听到的内容讲一遍。为了能让妈妈尽快给我读书,我爽快地答应了。
不一会儿,妈妈就把故事读完了,她的声音戛然而止,而我却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陶醉在其中,直到妈妈推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该我讲了,我还真是超强大脑,不一会儿就把整个故事复述了一遍,妈妈惊讶得直朝我竖大拇指。
从那以后,妈妈就认为我很有读书的天赋,坚持每天给我读故事,我也开始学着自己看书。不知不觉中,我越来越喜欢看书了。书无形中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现在,每当妈妈去外面办事时,我都会央求妈妈给我带几本书回来。而我呢,当然是抱着书去享受我的精神大餐了。
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我会坚持读下去。
(指导老师:姜亚新)
点评
《我的阅读之路》,他的天赋、渴望是本文的灵魂。写了对图书的喜爱,用细节来充分表现,真实可信。读书的过程,简洁明了,详略得当。特别是文中的配角——妈妈,完全是作文巧妙的引线,她构成了整篇的情节,而且生动曲折起来。没有这个人物,这个“配角”此文就没有了魅力。
钱艺林荐
(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科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语言学会副理事长,中学语文、班主任委员会专任委员)
责任编辑 舒米勒
来源 2017年12月21日《海门日报·教育周刊》
天天成长,也要天天健康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