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当今时代是电脑产生的智能,它是人工的、非自然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渗透性,人类的某些情感也受到一定的摧毁,但此进程200年前便开始了。大工业时代,卓别林的电影反映出科技对人类个性的摧毁,人如同机器,每个人就像机器一样在装配线上工作。
但人类至今仍保留着情感因素,比如母亲包的饺子与速冻饺子味道大不相同。当今舆论把人工智能过于妖魔化,其实人工智能没有那么神秘。第一,人工智能不会有自我意识;第二,它不拥有情感,其本质是一个冰冷、能做重复性工作的工具。我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人类幸福的最主要源泉来自于内心情感。
第一,人工智能一定会取代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与过去的机器革命不同,机器革命首先取代蓝领阶层,但人工智能从白领开始,而工资比较低的群体反而不会被取代。比如,律师助手、财会、保险经济等工作中重复性内容比较多的、以及依赖数据较多的金融行业会有失业危机。例如目前华尔街大规模裁员的对象就是交易员,因为交易员的工作是根据过去的交易数据总结经验。但是机器能精确地记住过去一百年间,世界所有交易数据经验和曲线,人类的记忆和脑容量无法和机器相提并论。因此,机器最终可能会取代中低级工作,同时保留最高级的工作。
第二,这些失业的人群该何去何从?首先,旧的职业被取代后,新的职业便会诞生。比如汽车普及时,马车夫失业了,但他们转型为汽车和火车司机。然而,如果技术的冲击过于猛烈,使大批人群在短期内失业,就会衍生出社会问题。
小编认为,非重复性的、以及需要人类情感投入的职业在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如医生、护士,因为情感即是信任,很多事情是机器力所不能及的,比如倾诉。当下机器对自然语言的掌控远不到位,它甚至无法解读人类的情感。评估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影响时,我并不悲观,只要技术的发展不是过于猛烈、在社会的承受范围之内,就不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