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社区建设已经在上海开始试点。未来,AI社区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为密切和深刻,相关的议题也将更为复杂。把握新技术安全和风险的平衡,让AI社区服务于公共利益,始终都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原文 :《发展AI社区需要把握四个平衡》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朱德米
图片 |网络
从技术演变趋势和人口发展变动来推算,在未来30年左右,中国社会即将迈入到老龄化社会和智能化社会。当前中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有 1.4 亿,预计到 2030 年将增加至 2.3亿。人工智能(AI)是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即让机器“智能地”完成一些重要任务;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场景涉及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人工智能将以比工业革命快10倍、大300倍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社会,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工业革命的3000倍。AI应用场景从生产到生活的转变,也就是发展AI社区,是运用智能化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种可能的选择,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AI对社区发展与治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AI通过图像技术建立起空间场景,建立起社区安全网络和预警平台,大幅度减少灾害和安全风险带来的突发性事件,并能够减轻突发事件的后果,提升居民的安全感。AI通过远距离信息高速传送,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联接到终端用户,从而实现服务配送的即时性,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便捷高效服务供给大幅度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舒适程度。这些对老龄化社会的社区发展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如同许多新技术应用到社会领域一样,AI社区的发展必须把握几个方面的平衡,从而提升新技术的社会效用,预防社会风险。
第一,把握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社区物品和私人物品供给之间的平衡。物品属性不同,涉及到的是投入机制的差异,长远地影响到新技术的基础设施、设备、终端产品的购买、运营和维护。社区服务包含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市场服务等在内,各自为政推进AI社区发展,必然导致技术标准差异、设施设备重复建设等乱象,如5G基站建设、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布局等。发展AI社区需要顶层规划,尤其构建社区AI发展平台,对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社区物品和私人物品进行界线划分,搭建政府、社区、物业、企业、居民之间合作平台,平衡相互之间的利益,从而实现共建共享的社区综合治理。
第二,把握新技术安全和风险的平衡。智能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既可以把人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又导致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新技术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其中蕴藏的风险就越高。不同人群应对风险能力存在着差异,青少年和老年人应对风险能力比较弱,文化水平低的人群难以有效应对新技术的社会风险,因此AI社区发展需要平衡安全和风险关系,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的高精尖,而忽视其安全问题。对新技术的过度依赖,在突发安全问题时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AI在社区应用的场景更需要强调新技术的成熟度和安全问题。
第三,把握新技术功能和使用者需求满足之间的平衡。新技术开发功能多、复杂化程度高,而使用者需求是多层次的,大部分功能都处于闲置状态,从而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AI社区建设针对着普通民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新技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使用者的需求。多元化的使用者要求智能化开发追求简单、便捷和使用者友好的原则。社会心理和行为等一些基本原理要贯穿在AI场景运用过程之中,不是追求最先进,而是追求最适用,因此功能和需求的平衡显得很重要。
第四,把握新旧技术之间的兼容和创新的平衡。从社区信息化到智慧社区建设,再到智能化社区建设,信息技术在社区建设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社区建设历程中存在着新旧技术之间的兼容问题。兼容程度高,新技术的社会效益就更显著,能够发挥新技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作用。兼容和创新的平衡成为新技术发挥社会效益、产生社会影响需要关注的焦点议题。技术的社会效益或边际溢出效益在当前技术理性主导的开发过程引起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简要地说,AI在社区场景的应用需要在新旧技术兼容和创新上保持平衡。
AI社区建设不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而是体现科学理性的选择。政府有形之手要在无形的市场和自治的社区之间取得平衡,以设计合作平台和提供最基本服务为己任,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AI社区建设需要在安全与风险、功能和需求、新旧兼容和创新等层面上保持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73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