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人种起源》序言三部曲的第三篇,这篇文字力求表达本书要推广的主要价值观。
在前文《讨论“人种起源”这一问题的意义》中,我们阐述了一个“人们是怎么看待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这个事实,表达了一个这个区别就是“人是有独特智慧”的观点。那么人的这一独特智慧究竟是什么呢?
我在最先的序言第一篇里曾经试着探讨这个问题,但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必须著文专门论述的话题否则会出现表达很不如意的情况。我删除了前文中的这部分文字,通过思考意识到这是一个从古到今所有人类中智慧之士都在不断思考着的问题,于是我从先贤的一些言语中领悟了几个有关于“人的独特智慧”的认识。这些认识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神学的奴隶制时代,人们认为人是神独创并给予独特智慧的,神就是人最早的祖先。所以这个独特智慧就成了——人是虔诚侍奉祖先(神)并遵循祖先(神)的法礼原则而有别于一切他物的。《荀子》〈非相〉谓“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经创世纪》说“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第二、在神学没落了之后,工业文明之前的哲学时代,人们认为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是除了其他人以外与自然界相区别的独有的。所以人的独特智慧就成了——人是会劳动并用劳动将一切人所独有之物建立于自然之上而有别于自然界的。在中国古代汉朝,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关系,宋朝理学家朱熹则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方式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的话,那就是“天人相分”.也就是说:古希腊哲学关注自然,把自然当作研究对象,但承认人和自然是相分的。
第三、哲学是封建时代意识形态的浓缩,到了工业时代科学就取代了哲学对人的独特智慧进行了新的注解。科学认为,人是会主动使用工具的,人就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离开了人类社会一切文化精神的人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所以人的独特智慧被解释成——人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中最基础的工具使用者和价值实践者,是人类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是有别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所有实践。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详细的界定:1、劳动是人的本质。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第四、工业时代由于对地球原生资源的依赖,其人类社会生产规模必然有一个极限,于是当这个极限逐渐接近时人类社会就将进入到以人的认识突破为价值发展的信息时代了。在这个时代里,包括神学、哲学还有科学的发展会统一到人的认知本质的发展上,一种由以上所有学科统一而来的“知学”将在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之中“大数化”的综合而来。本书作者认为,现代人是不同于人工智能的原生智能,是由数亿年的地球自然基因演化的,仍然在不断主动寻找新的生存于更加广大外界环境的机会,其完整状态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所以从本书的立场来看,人的独特智慧是具有数亿年自然演化而来的远超原子级机器可以模拟计算的原生智能生命体,是有别于无穷无尽星空中无序演化的其他智能的。
以上是我在“人种起源”正文之前对人的独特智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简单罗列,当然最后的对信息时代的人的独特智慧的阐述是我自己在研究“人种起源”这个问题之后面对未知的星辰大海而总结出来的。
如果说不同时代的人对自己独特智慧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基础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当时人类“直面未来的完备智慧”,这些智慧在人类历史中早就过有直接体现它们的语句:
奴隶时代的人们信奉“我的主是我的牧者”;
封建时代的人们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工业时代的人们信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那么,信息时代的人们信奉什么呢?
为了全人类离了地球家园后还能走向新的辉煌,
我们
应该是信奉“星辰大海寻者无疆”吧。
请呼唤这个时代人的独有智慧——“寻者无疆”。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