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haGo(阿尔法围棋)在2016年3月打败韩国棋手李世石九段之后,今年5月又以最终比分3: 0战胜中国顶尖棋手柯洁。于是,“人工智能攻陷人类智慧的最后堡垒”的惊呼不断出现。一个名叫AIphaGo的人工智能就这样颠覆了人类的围棋,那么,会不会出现一个叫什么“ 狗”的人工智能彻底颠覆人类的教育呢?
早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曾经有专家预言:人类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在10年左右发生根本性改变。甚至还有专家预言:学校将来不需要教师,只需要计算机和各种各样的学习机器。的确,越来越强大的信息技术在无孔不入地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时,教育也毫不例外地身处变革之中。从多媒体投影到电子书包,从微课到翻转课堂,从学科工具软件到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的方式正在一次次地被“ 刷新”。但是,直到今天,虽然AIphaGo已经横扫李世石、柯洁,而学校教育并没有被彻底颠覆,教师还依然存在。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总是会令人遐想不已。爱迪生在1913年也有过这样一个预言:“ 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几十年之后,被誉为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圣经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又预言道:“ 纸质书将在5年内消亡。”然而,他们的预言都没有能够成为现实,纸质书并没有完全消亡,人们依然还是需要书本。
那种“ 学校将来不需要教师”的预言之所以没有变成现实,是因为这种预言的背后有一个认识的误区,那就是将知识混同于教育,将人类的学习窄化为仅仅是知识的学习。的确,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学习方式日益多元的今天,老师的讲授已经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而且,信息技术以其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突破时空、灵活便捷等强大优势,使学习的碎片化、个性化、即时化、便捷化、情境化等都得以充分实现。谁都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的学习、人类的教育都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必将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
如今,很多事情我们都难以预料。比如,信息技术到底还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挑战?到底还会怎样“ 刷新”教育的面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你坐在一间教室后面听课的时候,你并不能确定上课的老师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机器人。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的学习场景是这样的:一个检测程序对儿童的基因特质和发展倾向进行分析综合之后,即刻生成一个个性化定制最优方案,然后通过一块芯片或者一块“ 云细胞”,只需一瞬间,就将适合他发展的所有知识和经验植入他的大脑,安装完毕之时就是“ 学习”完成之时。而且,随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格式化和“ 系统重装”。
不过,我们不禁要思考的是,这样“ 瞬间完成知识安装”的人还是真正的人吗?夸美纽斯认为,“ 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那么,教育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来的哲人智者都有不少论述,其中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育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柏拉图指出,“ 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 心灵的转向”。如此说来,哪怕就是把所有的知识都装入大脑,那也并不是真正的人类教育。
传授知识无疑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 如果仅仅考虑知识的传授的话,在15世纪印刷术普及之后,那么没有一所大学有任何理由存在。然而,建立大学的主要推动力却是在15世纪之后,在近代,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怀特海强调:“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合在一起,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 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这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教育,无疑是人与人的濡染,是面对面的因应,离开了人,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克里希那穆提说,“ 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处在一种共融状态的时候,学习才会发生”,“‘ 共融’指的是交流,保持联系,传递特定的感觉,分享——不仅在语言层面,而且在心智层面—还包括更深、更敏感地去觉知”。真正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润泽,是灵魂与灵魂的感化,正如小原国芳所说,教育是“ 从教师的心灵到学生的心灵的教育,从教师的人格到学生的人格的教育”。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那么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没有多大用的,犹如修建一幢大楼,在没有牢固基础之上的添砖加瓦,都是徒劳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坚信,尽管AIphaGo能够颠覆围棋,但任何人工智能都难以颠覆人类的教育。我们可以确认的是,自从人类有了教育以来,技术总是不断地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总是不断地改变着知识的传递模式,但是,历史上任何革命性的技术都未能改变教育的本质,都未能改变人的生命成长规律。人工智能可以实现知识的传递,却并不能完成人的教育,犹如机器人能够完成性爱,却并不能产生爱情。人工智能可以并必将替代教师的很多工作,但并不能肩负起教师的全部责任。只要人类基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异,只要人的成长依然需要榜样示范与情感濡染,只要人类依然需要友谊与道义、需要使命与责任、需要信仰与意志,那么,任何技术层面的东西,无论多么强大,都不可能替代真正的教育。
教育有没有AIphaGo ?教育的AIphaGo在哪里?我觉得,教育的确还是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AIphaGo,但它并不是存在于任何技术里面,而可能是藏在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里面,那句话就是:教育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所以,我们教师在面对AIphaGo以凌厉之势颠覆围棋之时,完全不必惊慌失措,也完全不必动摇对教育那些包括身教重于言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学而时习、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等等朴素道理的坚守。我们教师最为明智的选择无疑是:以守经达变的姿态,以返本开新的精神,张开双臂接纳教育技术的每一个变化并成为技术应用的主人,满腔热情地,满怀信心地,走进那永远属于人的课堂。
本文选自《教育家》杂志11-4,作者陈瑜,系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主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订阅《教育家》杂志,或关注官方微信:光明社教育家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