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情感与欲求归根到底是意识的需求,人类的创造归根到底是意识的创造,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科学……人类社会中所有的一切,也都可归结为意识的直接或间接创造而已。因此可以说,意识是人类社会之母,意识也就是科学之母。这个说法、这个推理应该是没错的!
但是,自称为这个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命——万物之灵的人类,却在自身的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有悖常理、让人困惑的道路——发展出一种脱离意识研究——纯物质研究的科学。
其一,意识创造了科学,其实就如母亲生下了儿子,意识是母,科学是儿。但人类却把意识独立于科学之外,因为所谓的“科学”其实就是一种脱离意识、绕开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物质研究的科学,人们也确实利用科学创造了空前的物质繁荣。但也造成了相对的精神意识知识的匮乏。科学最后也演化成为否意识论——唯物论。而唯意识论——唯心论也总是在“科学”的面前甘拜下风。
意识创造的科学最后竟然成了反意识的学问,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葩吗?
其二,意识创造了科学,科学其实就永远处于意识的范围之内。换言之,科学其实永远也跳不出意识的范畴。所谓的“科学”,而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意识的科学”,因为它充其量就是人类意识对自然界所有物质作出的概括和反映而已啊!
但让人奇怪的是,只要有人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意识、只要以科学来谈论意识、甚至只要稍为涉及到意识的科学话题。便会立即受到一些所谓的“坚定科学者”亦即“唯物论者”的无情责骂,他们以捍卫科学之名大肆攻击、甚至咬牙切齿将之斥为迷信或神学。网上充斥了太多此类的信息,有心的读者不妨多看看,凡是与意识有关的话题一旦是涉及到科学范畴的,无论是文章或问答也好,甚至是留言。都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言辞之恶毒、言语之激烈实在可见一斑。
其三,人们一方面要极力的区分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并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和影响。但是人类最前端的科学——量子力学却带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启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影响物质,物质脱离不了意识……这无疑是给了那些人、尤其是唯物论者当头的一棒。
所以,其实天理昭昭、冥冥之中早已揭示,物质脱离不了意识,意识不但是科学之母,或许也是物质之母、万物之母。只因为人类的无明、愚痴而不自知!
爱因斯坦说过:“物质的尽头是精神”。要详细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把物质研究到最细微之处是意识,物质科学发展到最高的层面也是意识。
传统的中华文化也更多体现了对意识研究的重视与阐释:
《黄帝内经》把人体内看成一个意识的王国,里面有君主、有将军、有负责粮草的人。人体是个严密的有机的意识的组织体,而不是细胞的集合体,因为细胞的构造也是基于意识。
这其实正如万物一样,无论泥土金石,花草树木,其内部都有着严密的、规律的、秩序的组织结构,这不是意识的组织体又是什么?
儒家《论语》中有“未知生,焉知死?”之说,按我个人的理解,其正确的意思应该是:既然我们连生(意识灵魂是从哪里来的)都没有了解,又怎么能断言了解死(意识灵魂又会往哪去)呢?
道家的道在哪里?
道在心中。心生万物,万物即道。道心唯一,心空道空。
佛家的佛在哪里?
佛在心中。诸法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家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更是一语道出意识于万物的重要性、决定性。
正如当下最火热的人工智能一样。有人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或许会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分析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对人工智能最大的担心正是意识,我们对人工智能感到最大的威胁也是意识。因为很多人会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也能发展出象人一样的意识——一种自我的意识。
但依我看来,这确实是不可不防的,但还是有点言过其实。因为,人工智能无论怎样的发展,也正如科学一样,它始终也是人类的一种意识创造。人工智能即使最后发展出了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始终也是非自然的——非自然构造和产生的。那么这种意识始终也只是一种物理意识——一种物理信息(正如电脑程序一样),而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如人类那样的心理意识——生物学的意识——即精神灵魂也!那么如果人类毁灭,人工智能也就会随之毁灭。而人类的意识或许并不会彻底消灭,所以人类还会有重生的希望。由此也更突显出意识科学——意识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所以,那些借科学之名来否认意识科学、批判意识科学的人。依我看来,这些人难道不是故意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儒释道的核心文化——以意识研究为主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科技甚至文明的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从而让我们的科学尤其是最前沿量子科学的研究走入误区、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走上歧途。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别有用心之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值得我们警惕!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