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约占总人口的6.21%。也就是说,15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值得注意的是,这8500万残疾人中,仍有超过1500万人生活在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以上。残疾导致的就业技能欠缺、就业机会不均等以及设施欠缺等原因,极大地抑制了残疾人的就业。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重度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极易陷入贫困状态。
其实,企业并非不愿意招收残疾人。国家对于吸纳残疾人就业有一系列鼓励政策,企业招收残疾人,能享受各种政策优惠。但是,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并不多,招收少量残疾人,会导致各种环境改造、人员衔接成本;而专门招收残疾人的企业,又会因为残疾人太多,没有足够合适的岗位,导致企业整体偏向低技术岗位,沦为人们印象中的福利性工厂。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一大议题,就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同样的,互联网也改变着残疾人的就业。
互联网的一大特征是让人隔着遥远的距离就可以高效沟通,这使得转移工作成为可能。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调研发现,在线客服、语音客服、大数据标注等,属于轻体力劳动,比较适合残疾人,这些工作多集中在东部,但却可以通过互联网大范围转移。由此,“集善扶贫健康行·互联乐业”开始实施。
基金会通过与中国快递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组建公益合作联盟,在甘肃张掖、宁夏银川、山东淄博和广西桂林建立基地,将互联网就业的岗位从东向西引到就业不充分的区域,让贫困地区的残疾朋友有机会做东部发达区域的工作。目前,多家互联网和物流企业加入“集善乐业”,提供了大数据标注、在线客服、语音客服等工作岗位。
互联网不但大范围地转移工作,也提供了很多新型工作机会。这些工作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开网店。今年7月阿里联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阿里公益助残报告》显示,最近3年间,在阿里的优惠政策帮扶下,共有17.41万残疾人在阿里平台上注册网店,创下了298.4亿元销售额。
除了开网店,阿里还提供了包括云客服、字幕翻译、编程、美编等在线工作岗位。比起开网店,这些岗位的特征是高技术性、高知识性,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会改变残疾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在以前,残疾人只能做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残疾人投资自身人力资本不划算。现在,互联网赋能残疾人,让他们可能从事程序员、设计师、美编等高薪职业,收入甚至高于一般人。这就会改变残疾人家庭的人力资源投资策略,从而更深层次地改变残疾人的际遇,对于幼年时期就致残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比如,“互联乐业”就通过联系当地电大,让有需求的残疾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就是互联网促进残疾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典型例子。 刘远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