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9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科教论坛上,来自国内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家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机器人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展开了精彩探讨。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董宏建指出,智能时代,人最大的本色是不变成“机器”。要培养学生在未来有价值的能力,一是个体独特性,二是创业精神,这才能让其真正在未来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计算思维、编程能力和人机协作。其中,计算思维是智能化社会公民的重要素养,编程能力是实现创造力的重要支撑,人机协作则是掌握与学会和机器人协作的技能。
人工智能教育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编程教育,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把人工智能课程窄化成编程语言课程。另外,还需要警惕伪人工智能的概念,比如说,部分智能音箱、跳舞机器人、聊天机器人等其实并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偷换了概念;还有不要夸大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刘荣教授认为,机器人教育具有综合性,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控制等学科,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更宽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参与性,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制作,培养动手能力,也可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具有创新性,开放式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寻找尽可能多的方案,追求最佳结果;具有互动性,培养团队精神,彼此进行分享。
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信中说,作为一家教育行业的企业,公司希望能够参与到人工智能教育中来,实现青少年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发展个性、知行合一的目的,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相信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真正迎来人才培养的春天。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