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数据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已经在很多领域进行应用,比如某度的外卖配送。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比如航空维修领域,也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引入新型的数据处理模式,使原始制造商、运营商拥有更强的故障洞察发现力,帮助航空公司决策何时实施维修、实施何种维修,是换件修理还是在翼维修。可以说,大数据正在使维修流程优化,各种传感器带来的海量数据,越来越适应航空工业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发展特征。
2019年4月5日,《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下属的内部MRO杂志,就刊登了《不用大数据成果就落后了吗?》(If You’re Not Using Big Data Results, Are You Behind?)这样的专题稿件,介绍了大数据成果在航空维修领域的应用,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大数据并不是专门给外卖配送准备的。
《不用大数据成果就落后了吗?》由来自芝加哥的李-安-肖伊(Lee Ann Shay)和来自达拉斯的西恩-布罗德里克(Sean Broderick)联合撰写,这种2位撰稿人合作的方式,非常能够提升论文档次,有利于学术观点的积极碰撞,带给读者更好的学术体验。
总体上看,航空维修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其实就是建设基于结果生成的技术应用,帮助航空公司搞好维修预测分析。这些大数据预测系统的原理并不复杂,它们非常像蜘蛛构建蜘蛛网,最终的效果也像是蜘蛛捕食吃饱了肚子。李-安-肖伊和西恩-布罗德里克用比喻的方式,让大多数关心航空事业的人,都能够轻松读懂航空维修中的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预测系统一开始从相对松散但是又相连的结构,就像是蜘蛛网最初只有一根丝。系统的建设者不断添加新的蛛丝,蛛网不断密集了起来,最终填充成密密麻麻的网络。蜘蛛网的密度越大,蜘蛛就能更多地捕获昆虫。这反映到维修数据上,数据来源越多,得到 的实际分析结果就越可靠,也就是说,蜘蛛有了充足的食物,飞机的运营商有了更多的的可用数据,去进行故障预测和维修决策。
航空工业这么多年的运营必定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以往没有将这些数据有机联系起来形成连接所有节点的模型,也就是没有进行大数据应用处理。其实,从飞行员报告到维修日志再到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的信息不应只是在单机或网络上单独存储,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算法、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捕捉模型。
数据分析公司根据这些数据,为航空公司的维修提出建议。比如,Delta TechOps公司正在与波音公司合作监测不同的数据源,用来预测一个部件何时接近故障,涉及的机型就包括老式的波音757客机。在人们已经被波音737吓怕了的情况下,波音并没有畏首畏尾,而是进一步精练各种软件系统,力图把从生产到服务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不给人软件总是落后的印象,止住公司收益下滑的颓势。
但是,把数据资源联系在一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数据分析正在增强飞机的可用性,加快调度时间,减小维修延迟,节约运营成本。反映到波音公司身上,他们促进航空维修的用心不错,但是最终能否收到实效,却还不得而知,这家公司因埃航空难而逐步走向衰亡,也并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