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你才会遇见值得骄傲的自己!
身为分析狮,除了不断填坑、挖坑,也要有自己的节奏,逃离正态人生!
0-3年--所见即所得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一定要懂得:“所见即所得,所感即所知,多见即多得,多感即多知”。
不管在大厂还是在小厂,一定要参与到实际项目当中,好好打磨自己的技术。
你最好能从基础数据处理做起。只有这样,你才能早点知道,数据并不像在学校里做实验用到的数据那样“好”,它可能看起来“又脏又乱”。
如果你精通SQL,那就太好了,这样就可以直接能够在数据平台查看原始的数据了。
你最好还能熟练掌握一两门编程语言,比如当下流行的R和Python,作为入行的基础技能。
当处理基础数据的时候,必然会在数据库或数据平台上进行。你可能需要对这些存储数据的环境加以了解,如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库Oracle、Mysql、DB2等,又如当下流行的Nosql数据库HBase、Redis、MongoDB、Cassandra等,再如大数据集群平台、原理及其相关概念,类似Hadoop、Hive、Hue、MapReduce、Spark、Scala、Sqoop、Pig、Zookeeper、Flume、Oozie等。
如果有人已经给你取好了数,而你的工作是分析数据写报告,那么分析技巧首先是你需要培养起来的。对拿到的数据,要时刻保持疑问,不能太乐观,因为别人算好的数据未必完全是你想要的数据,又或者数据质量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好。
统计学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是基础。如果你非数学或统计学专业出身,那么请自学。
另外,也请你一定要掌握主流算法的原理,比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关联分析、聚类、协同过滤、随机森林,再深入一点,还可以掌握文本分析、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相关的算法。
关于这些算法,不仅需要了解其原理,你最好可以流畅地阐述出来,还需要你知晓其在各行业的一些应用场景。
作为职场新人,你不仅需要打磨技术,纯技术之外的技能也需要不断修炼。
职场的做事方式方法、为人处事以及一些潜规则,更多时候只能靠悟,说出来就可能不大好了,因此需要不断领悟。毕竟,悟性这东西是很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对于所遇到的每个人,建议多欣赏别人的优点,少抨击别人的缺点,这样你就可以“兼收并蓄”,逐步塑造更好的自己。
3-5年--技多不压身
3年后,你的技术越来越好,也做了不少项目,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但你也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还需要去学习和加强。
这个时候,你的知识是零散的,还远未形成体系。你也许还需要花些时间好好梳理和总结过去几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不断沉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在梳理的过程中,你会不断清楚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哪些地方弱,哪些地方强,未来需要花多少时间补强哪项技能,等等。
你可以沿着数据的整个流程,即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开发模型、报表计算、数据可视化,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最好在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做过项目。
关于总结梳理,建议定期做,常常做,每天做,建议养成一个日常习惯。
对于不同问题和场景的思路整理总结,常常需要方法论指导,如麦肯锡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等。关于这些方法论,不仅要谙熟于心,也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这是受用一生的知识,你也可将其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用以解决你日常的问题和需求。
如果你是别的同事眼里的“会Coding的人中最会写PPT+会写材料的人中最懂技术”的那个人,那你将会很受重用。
5年后--不忘初心,为所欲为
之前信奉的那句“数据驱动业务”,是不是错了吗?
此刻,请回到初心吧!我们的初心是什么?那就是用数据帮助业务解决问题,用数据辅助业务决策。数据分析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当然还有其它。因此,不要迷恋数据分析,不要迷恋算法模型。“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你或许开始注重追求数据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强调落地执行,更看重应用效果。
如果有机会,不妨尝试做个数据产品经理。在当前数据产品化的趋势下,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不容易做好。毕竟,讨好一大群用户,比单独讨好一个用户要难得多。
如果有机会,不妨尝试做个数据总监。你会更清楚数据如何赋能业务,也更懂得压力和方向。
如果有机会,不妨尝试负责一条业务线。你会更清楚业务的痛点,也更懂得当初“他们”的内心os。
如果有机会,不妨去创业,你会知道,数据在企业全局而言,那么小的一块,但又那么重要。
最后送一句话给大家:你是数据分析师,但你所做的都是在努力逃离它!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