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五年生存率仅为12.4%,其原因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因此肺癌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是提高疗效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体检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磨玻璃结节,结节的性质决定治疗方式和预后,但是结节性质的判断却通常十分困难,尤其是小于1cm的微小结节,外科圣手们也显得无能为力,常常在随访观察中失去了手术机会。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新桥医院胸外科采用人工智能精准治疗多发微小肺结节的病例。
病例分享
患者为41岁女性,2周前常规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大小在3-7mm。为评估结节性质,行PET/CT检查,结果提示未见FDG代谢升高,建议活检排除肿瘤。患者到重庆多家大医院就诊,均因小于1cm的肺部结节难以精准定位穿刺而建议随访观察。患者仍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因此来到新桥医院胸外科就诊,寻求不一样的诊疗方案。科室主任戴纪刚教授接诊了该患者,在得知病情和求诊经过后,微笑着对患者说道:“你来的正是时候,可以体验一下新桥医院胸外科的‘黑科技’实力”。随后戴教授熟练地将患者CT资料进行人工智能一体化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肺部结节中有两个恶性概率高达95%。这个结果着实让患者吓了一跳,主动要求手术切除。
对于多发散在的微小肺磨玻璃结节,按照以往的常规手术要切除较多的正常肺组织,这样会降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为了减少副损伤、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戴主任和专家组再次利用“黑科技”对患者的肺结节进行三维重建,准确定位结节及周边血管、气管,帮助制定最优手术路径,并在术中实时参考三维模型,把握手术进程。手术采用单孔胸腔镜方式,对患者左肺上下叶进行楔形切除,整个过程仅用了1个小时,手术切口仅有3.5cm左右,患者于术后第4天即康复出院。术后的病理检查证实了之前的判断,两个肺结节均已恶变,如果再迟疑迁延,很可能造成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和转移,增加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疾病关键词
人工智能模式下肺癌一体化方案
AI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尤其在智能影像、智能病理、智能决策等方面已比较广泛。新桥医院胸外科率先引进人工智能设备,用于影像资料智能建模分析,计算相应恶性概率,开展肺癌早筛工作,然后进行三维建模、精确定位,帮助进行术前手术方式选择和术中实时参考达到精准切除。人工智能与外科手术的结合必将成为癌症早期诊疗的新模式。
治疗亮点
1、微小磨玻璃结节的精准诊断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特别是毫米级的结节,目前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胸外科创新性地利用人工智能结合CT影像资料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计算结节恶性概率,协助判断结节性质,开展肺癌早筛工作。
2、利用3D立体定位成像分析,将患者肺部的结节、血管、支气管、肺重建为可任意旋转的三维图像,在术前辨别出结节的准确部位,精准规划手术路径,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文字:李春梅
图片:胸外科
视频:李荣荣
编辑:李荣荣
觉得不错,请转发到朋友圈或身边需要的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