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异类」张小龙,和他 8 岁的微信

摘要

张小龙终于现身今年微信公开课 PRO 的现场,在这场名为微信之夜的活动上始终回响着微信 7.0 版本开屏的那首《In my sercet life》,而张小龙奉献了或许是他有史以来最动情的一场演讲,整整 4 个小时。

张小龙终于现身今年微信公开课PRO的现场,在这场名为微信之夜的活动上始终回响着微信7.0版本开屏的那首《In my sercet life》,而张小龙奉献了或许是他有史以来最动情的一场演讲,整整4个小时。但更有意思的是,几乎同一时间的另一边,支付宝刚刚宣布了用户突破10亿的消息,还有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宣布了将要发布一款名为「抖信」的社交产品…… 不管是不是巧合,这一切都让张小龙的这场演讲变得无比特殊。2019年,8岁的微信或许将面对最艰巨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外部,但更多来自内部。 即使白天的公开课上仍然有着亮眼的数据,但可能微信自己比谁都清楚,如今看似不可能被挑战的微信正在面临着内部的诸多挣扎和焦虑,以及外部的所有虎视眈眈。所以我们会看到,张小龙在这样的一个场合奉献了这样的一场演讲,从微信的诞生聊到坚持,从坚持到寻找原动力,再从原动力谈到小程序和未来,以及回归的社交减压。 整个演讲洋洋洒洒几万字,如此掏心窝,张小龙究竟想要跟我们说些什么,他的话又将会如何影响微信和用户,极客公园为大家做好了一个精炼解读。(附演讲全文)

8年,微信的「前半生」

「在中国,每天有5亿人吐槽微信如何不好,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做产品」——张小龙 今年是微信的第八年,也是里程碑的一年,这一年微信月活超过10亿,所以张小龙为这次演讲准备了很多,当月活达到了10亿之后,要开启微信的下一个8年,就要从微信的起源、本质,来详细讲讲。8岁的微信,无论是产品方向还是业务边界,微信似乎都在逼近一个转型的关键拐点。 张小龙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好产品?以前我们说苹果公司的产品好,它从哪学的,后来发现,它是从博朗公司学来的,BRAUN(博朗)的首席设计师Diet Rams对硬件产品有10个设计原则,创意、有用、优美、容易使用、含蓄不张扬、诚实、经久不衰、不放过任何细节、环保不浪费、少即是多。 而当把这个套用到软件产品,似乎依然适用。现在很多APP考虑的是流量,变现,没有去想什么是好的产品。 而微信为什么与众不同,并坚持一些无法理解的原则?像是不做节日运营等,张小龙则表示微信有自己的坚持,这种坚持不是因为克制,因为克制从来不在微信的产品字典中。这只是在遵循好的产品的原则。不做,是因为破坏了原则,所以不做。 而如今业界的产品经理,很多人被自己的公司误导了,都是以流量变现为导向,所以很多人在微信会碰壁。 张小龙说:「在PC时代,我一个人做Foxmail,也要把产品做得像微软的一样好,感谢微软,教会我什么是好的产品。在web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都坚持做好的产品。」 微信始终坚持好产品的原则,并不代表它没有改变。最近更新的7.0版本,很多人吐槽说不习惯,其实每一个大的改版,都会有很多人不适应,但微信清楚,对于这样一款10亿月活的产品来说,任何改变都有5亿人站出来,所以微信不会投票,只能通过微信自己的判断去修改。 「不要害怕用户的抱怨而放弃对产品的改变,而是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改变。」 当初张小龙给 pony 写了邮件,要开微信的项目。原因单纯是张小龙觉得需要一款在手机上和别人沟通聊天的便捷工具,于是从QQ邮箱 团队抽了10个人出来做微信。2个安卓开发、2个塞班开发、一个后台和一个产品设计等,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微信。 而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微信的用户都特别少,原因是新产品,让别人一下子接受它,并不容易。但张小龙坚持了一个原则——如果一个产品没有获得自然增长,就不应该推广它。 于是前五个月,都没有推广微信。主要是想看微信对用户是否有吸引力,如果对用户没有吸引力,推广它也没有意义。后来看到增长曲线是往上走,才开始推广。 在彼时,微信一个很担忧的问题是来自运营商的压力,由于这个压力,微信并不敢去获取手机通讯录,而在当时通过手机通讯录获取好友,是最好的方式,但微信并不能这样做。只能从QQ好友里挑选,但张小龙又不希望微信成为第二个QQ,所以QQ只是一个来源。 「我们做了几个正确的决定,第一是没有批量导入好友,而是让用户挑选。第二是在没有验证一个产品的自然增长,就去推广它」 虽然这个过程花的时间长了一点,但微信后来的增长变得非常健康。

张小龙:我找到了微信的原动力,有两个

张小龙刻意用「原动力」替换了「初心」,因为在他看来,初心已经太过泛滥,真正的初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找到的。然后他分享了他找到的微信的原动力,一共有两个。 第一点: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希望成为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产品。 对于工具,张小龙始终有一种热爱,热爱到刚毕业时亲自写了Foxmail的代码,然后又亲自把它做成一个安装包。这种亲手做一个好工具的体验,让张小龙有痴迷的感觉。 微信最初也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就很有挑战,也很难做好。而为什么要做一个那么好的工具? 在中国很多人不回这么想,因为这和用户有关,中国有10几亿的用户,大部分用户已经很习惯了糟糕、被强迫的体验习惯。 有糟糕的体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这种糟糕习以为常。 微信最初的自我定义就不是一款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一个生活方式,也正因为这种定义,微信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正如通过扫一扫,摇一摇结实到陌生人,这些都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这种通过位置信息沟通身边的陌生人,这种是以往 PC 互联网时代所无法做到的体验。微信很好的理解了移动互联网,于是与时俱进的推出了这样的功能。 张小龙很庆幸当初定义它是一个生活方式,而现在微信也真的成为了用户的生活方式。 第二点:帮助创造者创造价值。 微信的公众平台在微信诞生的第二年就发布了,做这个的时候,开始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做完第一个版本一年多的时候,微信团队开始意识到公众号能取代短信,作为用户接受服务通知的途径,补足通知发送的空白。 张小龙很清楚短信的不可控,在那样一个接收方无法选择的市场里,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带来的混乱。而如果有一个方式,可以让用户选择需要的信息送达给自己,这可以把用户端和服务端连接起来,成为一个订阅的方式,这样就天然没有了垃圾信息,你能收到的都是你订阅和关心的。 「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造福很多人的话,它才是有生命力的。」 张小龙当初想,做公众平台要帮助哪些人,解决什么问题?相比过去,人流量是商业的最大优势,而到了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这种地域局限,服务成为了真正核心的优势。最终张小龙得出的结论是要帮到那些真正有好的服务的人和集体,去触达潜在的用户让客户更容易连接到他们。 正如公众号的理念——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公众号的初衷,而且不是以一种骚扰用户的方式。 之后在做小程序、小游戏,也都是这个原动力,我们要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让他们的价值能够体现出来。 在张小龙看来,原动力是更深层次的期望能够达成的理想和目标,关于微信的原动力,张小龙总结为两点:要做最好的工具,与时俱进的工具;另外就是帮助创造者创造价值。

小程序,依旧是微信的未来

当找到原动力,下一步自然是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而小程序是未来,张小龙今天在现场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 小程序一直都是微信产品历史中的一个异类,它是微信首次发布还没做好的东西,这并不是微信的风格。不过,张小龙认为这就像立了个flag,无形中给团队一种压力,逼着自己一定要做到。 2018年是小程序快速发展的一年,同样2018年也是App找不到着力点的一年,这一年支付宝和百度以及今日头条都加入了这场小程序的竞赛,但张小龙始终没觉得这会对微信构成很大的威胁。因为除了做的东西和团队不同,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原动力是什么? 微信始终不看好用小程序去做一个流量生意,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回报,这才是微信团队始终围绕的一个点。小程序从最早开始酝酿,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在张小龙看来这是他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一个挑战。 「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微信公开课里面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 做小程序并不容易,这是张小龙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的一件事,但依旧坚持做了,因为张小龙认定了这是一个未来趋势。 对于小程序,微信团队的决心非常大,但却并不急着很快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微信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有着公众号的前车之鉴,所有人都知道微信里有流量红利,张小龙自然不希望小程序刚出生就引来一批流量投机者,迅速榨干这里的流量价值,然后扬长而去,留下一地鸡毛。 即使到今天小程序还不能说完全的成功,但张小龙认为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微信来说,只要看到小程序在跟当时连接线上和线下的初衷越来越接近,就是很好的信号。 在2019年,微信会继续优化整体的小程序体系,而搜索优化和构建评价体系都是其中的重点,另外7.0新增的强提醒功能甚至也会出现在某些特定场景的小程序中。

小游戏,这不该是一场流量狂欢

「小游戏做到现在,其实如果从商业的角度,发展挺好的。但我并不满意。」 这是因为它距离张小龙的期望还有一个差距——真正高质量的原创游戏。因为更多的现金回报并不是张小龙的根本诉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小游戏大多还是互相抄来抄去,一轮一轮的洗用户的流量。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小游戏大力推出了很多扶持原创游戏的政策,也进一步明确了微信官方对于小游戏的定义——它应该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并且让产生创意的人体现价值。 外界对于小游戏的理解,就是现在那些比较小型化的游戏把它套用一个小程序的壳就变成小游戏了,但是微信团队并不是这样来理解小游戏的,他们认为小游戏应该是一个体现创意的地方。 所谓创意的平台是游戏是一个载体或者是小游戏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承载各式各样的创意。张小龙举例说,以前很多人会去看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现在大家不怎么看了。但是这些小说的创意并不会消失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创意,但是他写小说已经体现不了这样的创意了,我们希望把他写小说的创意放在小游戏来实现,它只是一个载体。关于创意的载体,我们发现,确实有一些小游戏有这样的载体,它像读一本小说一样有情节,然后一般的情节用玩这个游戏。 所以,小游戏并不该是一场单纯的小型游戏翻版和流量狂欢。 张小龙更像看到的是在小游戏平台上能够出现很多以往在 App 和其他平台没有见过的游戏内容,而不是收入的上涨。 当游戏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并且让这些创意得到它应该有的回报,那么微信的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变得很有价值。因为最终微信的用户会在这里使用是最多的,并且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当然要做到这样一个目标并不容易,所以张小龙将其作为了小游戏的一个梦想所在。因为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梦想的话,小游戏很快就会把自己当做一个流量的经营点,迅速把流量耗光了,这个游戏也就结束了。

张小龙:如果我能重做朋友圈……

在今天的微信公开课PRO 上,张小龙首次公开了朋友圈的数据——平均每天7.5亿人进入朋友圈,平均每人十数次。也就是说,每天朋友圈会有100亿人次进入。 在张小龙看来,朋友圈更像是是一个广场,一个都是你认识的人的广场。在这里的每一次互动都像是在广场上的一次大声说话,这种表达的社交收益会随着你的好友人数增加而增加,但同时也会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听到的你声音而压力倍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谨慎的发朋友圈。 当你的朋友圈被更多的好友稀释成为「工作圈」、「事业圈」、「微商圈」,一些矫情、哀怨、触景伤情、自我感慨……等情绪都不敢也不愿发在朋友圈里,新朋友的不断涌入和老朋友的关系变化都在加剧这种克制。 于是张小龙说,如果能有重来的机会,他会重新设计朋友圈。他会把朋友圈和个人相册分开,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个公开展示,而另一个尽自己可见。 其实回溯微信这些年来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微信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从最早的是否允许陌生人查看你的朋友圈;后来又有了双向选择的朋友圈屏蔽;再之后被称为「周期性出家,一种当代娱乐活动」的关闭朋友圈功能推出;还有朋友圈更新提醒开关和可见范围,还有设置某条朋友圈的互动不再通知的功能,再到最受争议的三天可见。 微信在一步步增加用户对朋友圈接收和展示内容的控制权和管理维度,让用户更加敢勇于发布朋友圈,而不是在社交压力面前畏首畏尾。 其实早在2017年7月微信推出「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时,极客公园就曾在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件事,微信是不是做错了?文中聊到过——微信必须要做的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让朋友圈能够成为分享生活瞬间的场所,而不单纯只是供别人查阅的网络生活史又或是「挖坟乐园」。「三天可见」这个功能一定程度上让朋友圈成为了只存在于当下的「Moments」,而留存下来的东西保存在中只有自己能看到的「相册」中。 事实证明,目前有超过1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可以看见这是一个强大的需求,张小龙说「 这会让开启了三天可见的人更加勇敢的去发朋友圈,而承担更少的压力。」 正如微信朋友圈的英文版名称不是什么 Society 抑或 Circle,而是 Moments。这其实是比「朋友圈」更贴切的名字。 而最新推出的时刻视频,恰恰正是张小龙期望的那个朋友圈社交压力的出口。 所以我们会看到时刻视频的设定有效期仅有 24 小时,并且虽然「时刻视频」的入口哪都是,但实际用起来它又并不会主动打扰用户,甚至不会主动出现在用户面前,它看似遍地都是的入口,但却是一个比朋友圈更加克制的地方,至少你点开的都是你想要看的人。 这样一个24小时有效期的小视屏,在这个地方,所有人都可以更自然、更大胆的在这里发布内容,不必刻意的美化,或者刻意的为自己设定一个固有的人设。 时刻视频是朋友圈的反面,也是张小龙送给大家的一个逃离社交压力的小礼物。

以及,更多

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张小龙中途休息了3次,喝了9次水……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对外分享如此长的时间,也很久没有讲这么长时间了。而一旦认真准备,就要讲的实在一点,所有就会有很多内容。 这是一场属于张小龙,以及他理想中那个微信的行为艺术。 在中国的互联网中,张小龙是孤独的,就像他的微信一样,是一个异类。这种孤独源自对好产品的追求和坚持,也源自微信没有挑战者的无奈。 当所有人都觉得微信不可挑战,也没有真正优秀的新社交产品来分流微信对中国社会背负的社交功能,这种既没有「微信系」也没有有力的「友商」的格局,对微信或许也是一种痛苦和隐患。 或许未来的小程序能够缓解,但在那之前,微信更多的挑战和威胁都来自它自身。 P.S. 在上述谈到的内容之外,张小龙还在这次演讲中提到了大众阅读产品和看一看、AI 技术与微信之间的思考,以及未来微信的一些小变化。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阅读 4 小时演讲原文: 张小龙 4 小时演讲(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www.geekpark.net/news/237287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