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 李斌(图片来自新校长传媒公众号)
“
2017年底,蒲公英教育智库推荐了十本“放大教育格局不可不读“的书。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以]尤瓦尔·赫拉利
《必然》凯文·凯利
《爆裂》[美]伊藤穰一杰夫·豪
《人工智能》李开复
《设计思维》[英]加文·安布罗斯保罗·哈里斯
《教育公平》熊丙奇
《如何学习》[美]本尼迪克特·凯里
《重塑组织——进化型组织的创建之道》[比]弗雷德里克·莱卢
《四个维度的教育》[美]查尔斯·菲德尔
《致良知》王阳明
”
“
也许它们所描述的情景会颠覆我们的想象,让教育人很难习惯;但至少读读它们,可以帮助你和这个世界最前沿、最优秀的大脑站在一起,全方位理解未来世界,并且从内心深处打通创建未来教育,启动结构性改革的任督二脉……
——蒲公英教育智库推荐语
”
“
2018年初,在苏州半书房举办的初拾新春越读会上,伴读嘉宾、国内少儿哲学资深教师张安仁做了一场题为《创新的源头——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漫游》的讲座。将十本书在更宏大、更深层的背景上联系起来,解读这些书为何会产生,互相之间有何联系。旨在从发现这十本书之间的深层联系方面给大家带来启发。
”
1.为什么要这么读、这么讲?
“
有深刻的现实背景。
在上述的十本书里,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的四本书,都提到了同一个机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我们就从媒体实验室来说明这个背景。
1980年,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杰罗姆·韦斯纳和尼葛洛庞帝教授创办了媒体实验室,致力于科技、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融合的跨学科研究。
实验室的范围涵盖传媒技术、计算机,生物工程,纳米和人文科学,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属于新兴交叉学科。
他们的研究没有学科之分,不仅如此,他们还想要做到没有专业、没有课程,没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界限……
因为专业、学科、学历……这些只是知识训练体系。
媒体实验室重新定义了“知识”。
知识是什么?
不是书本上的结论,而是联系。知识是事物、问题间的联系,而创新也从联系中产生。
能在何种广度、深度、密度上发现联系,你的心智水平就有多高,能在何种广度、深度、密度上建立联系,你的创造能力就有多高。
要想像媒体实验室一样进行跨学科研究,前提就是具备发现联系的能力。
在以往的定义中,“知识”指的是确定性的认识,能够给人的行动提供指导。而这样的“知识”与现在流行的另一个词——“算法“是同义词。
这种定义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思维也会碎片化。读了十本书,如果没有发现它们的联系,那就只是获得了十块独立的知识碎片。
那么“算法”又是什么?
“算法”就是从这十本书里整理出来的下列关键词:
”
“
为什么这些都是“算法”?因为它们即是工具,也是镣铐:
”
“
上完大学,理科生形成理科思维,文科生形成文科思维,这在以前是教育的成功,但在今天,这是教育的失败。
因为复杂性科学以及人工智能兴起了!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人工智能》、《必然》以及其它谈论人工智能和未来的书,提出了人类未来三种可能性的走向:
人类被人工智能奴役,人类成为无用阶级
人机融合
人类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
“
但无论哪一种可能,背后都有同样的判断:人工智能的到来不可逆转,并且逐步侵蚀人类的“本质”。
《如何学习》里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些方法大部分既可以被人掌握,同样也可以被人工智能掌握,并且可以更高效的使用。
当你用这些学习方法读完《苏菲的世界》的第一页时,人工智能已经读完了这本书,同时还查阅了所有相关哲学家的著作,而且还做了不同版本的对比分析!
旧定义的“知识”即算法,一旦变成可计算的,就可以被人工智能掌握。
”
“
无论中西古今,我们都在用同样的理性思考。
举个例子: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思维导图,据说是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的东尼·博赞发明的,但是出生于公元314年的道安和尚就已经使用类似的方法整理佛经了,这种方法叫“三分科经”。
这是我们的理性思维的基本特性。
”
“
而现在我们的理性正在逐步被人工智能侵蚀。这逼迫我们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与手中的石块、鞭下的牛羊、坐下的汽车、面前的电脑,甚至身边的机器管家,究竟有何不同?
”
2.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
《人工智能》里,李开复列出了“人工智能”的不同定义,可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那么,这么多定义有何意义?
它们的意义,就是说明了人的本质:人的心智对于人仍然是混沌,而且人的心智状态是不同的。人可以创造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定义,也就是人可以创造不同的算法。人与人工智能的不同就在于人能创造。
”
“
不同的定义背后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心智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元视角”。
人工智能对人类理性的剥离与逼近,促使我们意识到:
”
“
这样的背景,导致了“知识”定义的逐渐变化——从“算法”到“联系”,这也是《四个维度的学习》中教育目标分类的变化的背景。
也是“元学习”概念产生的背景:
”
“
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定义知识,发挥我们的心智,成为创造性的学习者,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是左边的那一列,而不是右边的那一列,是发现联系,而不是掌握算法:
”
“
作为独立的个体,这需要我们超越“算法”,逃脱“意底牢结”:
”
“
那么当我们共同学习时,又当如何?
《爆裂》指出了要想成为创造性的学习者,应当创造能保护和发展创造性的环境:
”
“
《重塑组织》提出了“生命化组织”的概念,更进一步阐释了如何让种种不同的心智共同进化。
生命化的组织:生命被看作是一段个人与集体朝向我们真实本质不断发展的旅程。
这个组织中,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心智,甚至有各种不同的生命。只要我们能够成为一个生命化的组织,我们就能够共同不断发展,既发现个人的真实本质,也发现整个宇宙的本质。
”
“
而《必然》中将进化组织中的心智种类范围扩大到了人工智能:
”
“
当我们发挥各自的心智,以多元视角思考和把握宇宙万物的本质时,我们就会达到儒家心学里所讲的自由境界:
就会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生命本质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以贯之:
”
3.但是……
“
但是,上面所讲的,也只是这十本书里的想法,这些书代表着不同的心智对未来的不同看法。
我们的未来,仍然处于未知中,但我们可以用我们不同的心智思考未来,同时也是在创造未来:
作者:张佳琳(小学二年级)
”
4.2018年年度十本书
2018年底,蒲公英教育智库又发布了“2018年教育变革者不可不读的十本书”,推荐这十本书的目的是“发现人的可能”:
1.《原则》[美]瑞·达利欧
2.《清醒——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美]弗雷德·考夫曼
3.《真原医》杨定一
4.《谈美》朱光潜
5.《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作者:[美]丹尼尔L.施瓦茨
6.《设计颠覆一切》[日]田子学 田子裕子 桥口宽
7.《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瑞士]让·皮亚杰
8.《第五项修炼——知行学校》[美] 彼得·圣吉
9.《为孩子重塑教育》[美]托尼·瓦格纳
10.《生命3.0》[美] 迈克斯·泰格马克
5.2019年初拾新春越读会
在2019年2月苏州半书房将要举办的初拾新春越读会上,伴读嘉宾张安仁将从“生命”开始,谈谈这十本书之间的联系,和大家一起将这十本书当做一本大书来读!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