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到林锐学长把自己不会做实验的缺陷告诉了每个认识的人,接下来是他对父母的介绍。第一年暑假回家,得到一个惊喜:家里竟然有了电路实验室!因为我常在信中鼓吹自己实验能力何等之差,“长此以往,下场将极为悲惨”。父母经不起这种“恐吓”,当英语教师的父亲将半年的工资连同“私有财产”全部捐出,每周到很远的商品交易市场购买电子元件以及器材,在家里建立了实验室。看到这里,不禁觉得好笑,感觉他夸张的修辞用得炉火纯青,“长此以往,下场将极为悲惨”,我想这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都要去极力避免的,毕竟在他们眼里,孩子是最大的希望。他父亲也给力,把半年工资都拿出来开家庭电子实验室,能下定这样的决心,实在不易。父亲很威严,我从小就怕他,但那个暑假我一点也不怕他。我们一起做实验,都从零学起,话不投机就用电烙铁“交流”,完全是同事关系。我觉得,父亲相对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在高质量的共事,带孩子尝试新鲜的有挑战性的事,不然就没话题可言,导致孩子一直觉得父亲很威严。比如这次他和父亲一起做实验,用电烙铁“交流”,就是极好的例子,我相信这对彼此的关系都有大的改善。现在父亲修理电器的水平在家乡远近闻名,学生们都忘了他是英语教师。这也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父亲发掘了又一个兴趣,带给他收益的同时,也带给他名誉,按当前的说话,他就是个斜杠中年。母亲是数学教师,年轻时略有姿色,智力远胜我父亲。当她与他在山头的学校里相遇时,他一顿热情洋溢的饭菜就把她缴械了。这样描述父母的恋爱经过,实在是清奇。不过这也是那个时候很常见的组合,两个老师,适婚的年龄,又互有好感。好吧,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但从我父母的恋爱经过到结婚来看,过去年代的恋爱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考虑结婚时都很实在,从目前回看,也非常的朴实:女方觉得跟着男方有饭吃就可以了。尽管我在大学里已经相当出色,母亲来信总不忘叮嘱“德智体全面发展”。她常用独特的方式检查我:(1)看我是否变胖。如果我胖了,表明我懒了。因为勤奋的人没有理由变胖。(2)看我说话是否还快。如果我说话慢条斯理,表明我变笨了。因为脑子灵活的人没有理由说话不快。这位母亲的测试值得借鉴,侧敲旁击,这样的测试方法也让她非常有个性。但是否值得每个人借鉴?我觉得不必,就我而言,我母亲总说,多吃饭,长胖点,这是她怕我学习累,营养又跟不上,岂不双输。在语速方面,因为我天生的说话有些不流畅,她就提醒我说慢点,把话说好,我也很少把话说得那么快了。这位母亲的测试还让我想起了废物测试,虽然这样的测试让我觉得好笑,但反过来,可能只是这个名词说的比较戏剧化,但背后的内容可能一直都存在。我读博士研究生时,母亲的眉头才舒开。她经常在师生中发表自由言论:“儿子的智力与性格完全是我遗传的,他爸毫无半点功劳。”在智力这一方面,很早我就听说过,儿子的智力大部分取决于母亲。而我母亲也认同这个观点,虽说没读多少书,但她的聪明在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就算是我父亲也不会否认智力这点是母亲的功劳,因为他高中时有一颗武术的心,然后就去学武了。穿插了对父母的介绍,接着他讲到了大学时候的一位良师。上大学以前我根本没见过计算机。在第四学期时我遇到了十年来最敬爱的老师周维真,从而对编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教我们Fortran语言,Fortran语言本身对我没有影响,影响我的是周老师高尚的师德以及他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敬业精神。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里补充一下,他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进入编程领域,从此离开了技术物理的范畴。很多计算机系老师改作业时喜欢打“√”或打“×”了事。周老师不仅把作业里的错误都找出来,而且逐一评注“好在哪里”和“差在哪里”。为了不让周老师过于劳累,全系同学有一个约定:上课时不准吵闹,否则别来;作业必须清楚,否则别交;提的问题必须有质量,否则闭嘴。我想起讲linux内核的老师,他说要培养鉴赏力,在编程领域,就是知道怎么写是好的,优秀的代码和架构都是什么样子的,不好的代码又差在哪里,你能一眼识别出来吗?这跟这位周老师说的类似,其实就是培养鉴赏力,既然知道怎么做是优秀的,怎么做是很烂的,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内核老师说的这句话很直白,但他的语气也很恳切,估计是因为他体会到,不分辨、不鉴别是目前同学们存在的一大问题吧。老师勤勉地专心批注作业,这就是良质,是科研的精神在授课上的体现。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也很理解他的苦心,制定的约定很有水平。这段经历,对上过课的同学,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对他们专心做实事品质的培养,也有榜样的作用。在上大学的前三个学期,学习如同表演,有趣而且轻松。自从第四学期学习了计算机课程,我就有了新的追求,我多么渴望拥有一台计算机,可以天天编程。如果挨一个巴掌能换取一分钟上机时间的话,我愿意每天挨1440个巴掌。如果非得加上一个期限不可,我希望是一万年。他开始了计算机生涯,并迅速成为一个编程狂人。他将在计算机的海洋里自由驰骋,这是好事,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他不再满足之前的安逸,他马上就开始挑战计算机。我不知道他怎么会对计算机有特别的热情,因为我们这代人,大多把从事计算机行业作为谋生赚钱的工具,也无太大的激情。他开始参加西电每年一届的星火杯科技竞赛,他的目标是开发“集成电路可靠性分析软件” 。我开始一边研究数值算法,一边设计软件。从炎热的8月份到发冷的十一月,几乎天天通宵编程,程序很快增长到一万多行。在离竞赛还剩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不仅程序老是出错误,而且发现原先的算法并不有效。此时已经没人能够“救”我。在老师不能帮助他,系里因为他经常逃课做竞赛而不满,同学劝他改邪归正的时候,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压力面前,我依然坚挺。每当略有进展时,心里就一阵狂喜,但很快又会碰到新的困难,有时一坐就是20个小时。每天在喜悦的颠峰与苦恼的深渊之间反复折腾。在竞赛前两天,我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软件研发,结果获得软件与论文两个二等奖。这种经历是难忘的,就如他所说,「那时我才19岁,在极限状态下,我磨练了意志,使我日后充满激情」。我的启发是,对于所有年轻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面对困难,低头,绕路,另一条是,直面困难,直到解决它。相比后者,第一条路要容易很多,打不过还跑不了吗?但不得不警惕,经常绕路,不去直面困难,就没有获得巨大提升的可能,也不可能获得继续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的结果就是一直原地踏步,而总有些人选择了第二条路,所以总体来看,前者只会越来越退步。这篇文章很长,今天主要分享了一些我的类似野史的东西。林锐是我的偶像,他的光辉经历激励了我,同时,他对其他的经历也开诚布公,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基本完整的林锐,并得以认真反思自己的经历。我为什么突然写这些读书笔记?因为到年底了,总得有些交代,参考这篇文章,总能获得启发,得到力量。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