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闻君
过去两年间,国内突然冒出了几十上百家新造车公司,以至于很多在车圈混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媒体人,都感叹自己要回炉重造去了——放眼望去,满眼都是不熟悉的新品牌。
2018年10月22日之后,我们又全方位地认识了一家新公司:华人运通。
不过这家公司,显得有点特别。
说它特别,并不是因为它宣称自己是一家“出行公司”。因为这年头,大约还标榜自己是“汽车公司”的汽车公司已经基本绝种了,“出行公司”已经是所有汽车公司新闻通稿上的通用词汇。
但是和那些把造车作为头号目标,把交付X台车定义为年度目标的企业相比,造车这件事儿,在华人运通的业务体系里,分量的确要轻一点点。
当然,这并不代表造车不重要。
恰恰相反,华人运通拥有一支可以让传统车企都艳羡的核心团队。如果说跨行业造车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华人运通造车,大约就是老朋友们聚在一起,把当年吹过的并且实现过的牛逼,再干一遍。只不过时过境迁,当年造的是燃油车,今天造的是电动车。
有一众资深造车专家,却把造车放在第二位,这是不是一种避短就长的做法呢?丁磊,身为华人运通的掌舵人,开宗明义的给出了自己的阐释:汽车行业,或者说出行行业的未来,不仅仅是“车”的事情。
如今有很多企业,无论传统还是新兴,都在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当大家都把自动驾驶作为终极目标是,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在车上装足够厉害的传感器、写足够完善的代码,自动驾驶就真的到来了吗?
没有万物互联,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就是空中楼阁,不可能落地成真。
10月22日晚,低调了一年多的华人运通首次召开战略发布会。它给我们带来的第一款产品,或者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套“超体智能架构HOA”。它由开放的车辆电子平台、道路监测平台和城市数据平台三部分组成,将车辆与道路、城市置于同一智能体系下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交换,从而达成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
在HOA下,车辆当然需要具备高度智能化的感知能力,但同时也离不开道路和城市,乃至个人与整个架构的接入和数据通联,只有这套全域覆盖的网络实现对环境的无死角感知,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这些现如今看来还比较遥远的概念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
比概念更重要的是,华人运通的HOA架构,已经在全面推进各项研究和现实应用。
一方面与系统感知能力直接相关的传感器技术、视觉捕捉识别技术都进入了研发阶段,另一方面在上海临港和江苏盐城,华人运通已经布局了相应的落地项目,来为技术提供试验、实证。可以说这是一项事关技术,更事关资源的大命题。
解读这道题目,需要的不仅是工程师思维,更需要全局性的管理者思维。
这两种思维方式,丁磊恰恰同时具备。
在华人运通,除了丁磊,还有一群业界资深的工程师,他们将决定华人运通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产品,首当其冲的还是汽车本身。
虽然华人运通可能是截至目前最不被怀疑造车能力的新兴企业,但是透过这场发布会,还是看到了这群汽车行业老兵们的新想法:他们绝不是来把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简单复制一遍的。相信怀有这种思维的人,也一定不会被丁磊招至麾下。
虽然高度智能的出行环境是华人运通的目标,人工驾驶已非未来的必选项,但从三款概念车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种传统汽车工程师思维的全新演绎:
既然有新技术,为何不让驾驶变得更酷呢?
Concept-H可以视为设计师和工程师对未来运动型汽车的理解,受F1悬挂设计启发而生的前瞻底盘转向集成系统,可以让操控性能上升到全新的高度。而线控转向作为业已量产的技术,在未来将能够实现方向盘在车内的移动,人人都能成为车辆的驾控者。
城市用车有很多痛点,停车难、掉头难时刻困扰着每一个人。这样的困境或许在未来也会继续存在。华人运通给出的答案是四轮转向技术,而且还在现场用一台测试车进行了演示。通过轮毂电机系统,可以实现对四个车轮精确的方向和动力输出控制,通过多达14种工作模式,让汽车变得无比灵活。
Concept A Active-agility则更像是融入未来环境的一颗胶囊,而且它不仅局限于地面,更支持飞行功能,甚至你可以不把它看做是一台汽车,而是一个出行模块。如果你愿意,若干个Concept A甚至可以编组成一队“列车”,头尾相连的去往目的地,亦或是与专用的列车、游艇相连,成为另一种交通工具的一部分。
在敲下这些文字时,我的眼前是有画面感的,踏进科幻片片场的画面感。未来,并非不可触及。
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四轮转向,华人运通在发布会上用一台RE05测试车进行了演示。当这台造型十分硬核的测试车辆出现在舞台上时,我似乎有一种置身CES现场的感觉。华人运通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愈发模糊了,我彻底无法说服自己认为它是汽车公司了,出行公司?科技公司?兼而有之吧。
有大命题,有黑科技。致力于未来的智慧城市,同时又有过硬的造车能力,这就是华人运通。它可以是一家科技公司,可以是一家出行公司,当然也是一家汽车公司。不过它真的不只是一家汽车公司。
但是我同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既然出行的未来不取决于汽车本身,那么这世界上真的需要如此众多的“新造车企业”吗?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