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
学术论文的基本类型可以概括为两类:基础研究类论文和应用研究类论文。
所谓选题,就是选择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选题对于论文写作的成败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提炼出好的选题, 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一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怎么写:学术论文的形式要求
好文章的标准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衡量一篇论文水平的高低, 核心在于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沿性, 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但是, 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并不否认形式的作用。按照唯物辩证法, 在承认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的前提下, 也承认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如果形式和内容不相适应, 形式就会对内容起阻碍作用。这里主要谈谈论文结构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谈谈论文的标题, 包括大标题和小标题。大标题即文眼, 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概括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 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有吸引力, 同时还要有学术性。小标题是对本部分内容的概括和提炼, 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 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很多读者阅读论文的顺序是先看大标题, 接下来甚至连摘要和关键词都不看, 而是直接看小标题, 以此确定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
接下来谈谈摘要与关键词。在编辑实践中发现, 有的论文的摘要仅五六十个字, 有的则长达七八百字;有的论文的关键词只有一两个, 有的则多达十个八个;还有的把摘要写成了对论文的评语, 而没有体现论文的基本内容。这些都是论文作者需要规范的。应用研究类论文篇幅一般都不长,论文的摘要应以200~300字为宜, 太短不足以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 太长又起不到摘要的作用。关键词标示论文的关键内容、便于文献检索, 以3~5个为宜。摘要和关键词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论文的内容, 也是为了方便论文数据库尤其是一些只收录摘要并不收录全文的数据库收录, 有利于学术论文的传播与交流, 最大化地实现论文的学术价值。
常见问题
1、“题名”部分的常见问题
题名, 是论文的总纲, 是最能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简明词语逻辑组合,一般要求准确得体 (读者一看就知道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 、简短精炼 (不超过20个字) 、便于检索 (符合学术规范) .在研究型论文写作中, 题名部分的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种:
1) 内容与题名不吻合或不匹配。
2) 题名太长, 让读者难以抓住最关键的主题词。
3) 题名过大。即题名涉及的内容太宽泛, 难以清楚地说明白一个问题, 这时就容易导致内容上的空洞。
4) 题名欠精炼。即题名冗余, 存在压缩空间。
2、“摘要”部分的常见问题
“摘要”一般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概要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的重要内容;是一篇与论文正文结构相对应、对论文主要内容高度浓缩的独立短文。研究型论文一般采用结构化的报道性摘要, 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几部分内容。其中, 研究目的主要阐述“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其研究价值在哪, 或研究的必要性在哪”;研究方法主要阐述“采取什么方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如所采用的原理、理论、材料、手段等或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等”;研究结果主要阐述“发现了什么, 如实验、研究、观察的量化结果或达到的效果等”;研究结论主要阐述“该发现说明了什么, 一般是定性化的表述, 如反应的因果关系、解释基本事实、总结主要规律”.
摘要部分的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种:
1) 研究目的缺失, 没有交代“我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2) 以研究结果代替研究结论, 或者是研究结论缺失, 缺乏深层次的挖掘、总结和归纳;
3) 不太注意去凸显文章的文献贡献;
4) 表述不精练, 非摘要性的内容多, 如研究意义性的表述、某些背景性的内容等;
5) 对文章进行自我褒扬性评价。而评价一般应该是由读者来给予的, 作者只需客观陈述文献贡献和创新之处即可。
3、“关键词”部分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 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一般是词或词组。多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取, 以3~8个为宜。关键词选用不当, 会降低文献的被检索率, 甚至检索不到。由此影响文献的被利用率和被引用率。关键词一般由3类词 组成:1) 叙词, 即主题词, 是经过规范化并被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 使用最多;2) 非正式主题词, 即词表中的上位词、下位词、替代词;3) 自由词, 即标引需要但主题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多半是专指的词, 特别是地名、人名、机构名、事件名等专有名词。
“关键词”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1) 词语表述不规范 (见典型案例) ;
2) “研究对象”类的关键词容易被遗漏;
3) 使用不具有检索意义的通用词, 如“变化”“评价”“分布”“发展”等。
4、“引言”部分的常见问题
“引言”是交代研究背景,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动态进行文献综述, 并对已有文献的积极价值和存在的不足作出评价, 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 明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引言的中心应该是围绕着“科学问题”的提出而展开 (李小玲, 2014) , 由此可以结构化为5个步骤:
1) 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问题的前提;
2) 质疑已有研究, 找出研究中的未解问题--关键;
3) 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所在) --重点;
4) 简要阐明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铺垫;
5) 明确文章研究的意义--目的。
“引言”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1) 文献综述写成了文献的罗列和堆砌, 不能对被引文献进行应有的评价, 更无从去评判和挑战已有研究, 因此而未能达到文献梳理的本质目的--提出科学问题。
2)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动态了解得不够深入, 对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不到位。
3) 缺乏批判性思维, 不能恰当地对已有研究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 多以中庸的态度来评价。
4) 引用不当问题, 如过多地引用自己团队的文献, 而对其他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关注不够;关注的文献是名人、名刊效应, 而不完全是基于研究问题的引用。
5) 研究意义缺失, 或者是将研究意义高大空化。
6) 评价不当问题。如有些作者为了凸显本文文献的创新性, 经常使用“首次发现”“填补了空白”等一类词语来进行不妥当的评价。
7) 背景交代与研究主题关系欠紧密, 铺垫过头, 或者牵扯得太远以致偏题。
5、“数据/材料”部分的常见问题
研究型论文中的“数据/材料”部分对该研究起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直接关系到一篇论文的成败。该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
1) 数据来源/材料交代不清, 数据精度不够。如实验性研究的材料应交代包括材料来源、性质、数量, 材料的选取和处理方法等详细信息;实验目的, 使用的仪器、设备 (包括型号、名称、生产厂家、测量范围和精度等) .
2) 时效性不强。实证研究的刊文价值与其时效性密切相关, 一般地, 时效性越强, 其文献价值更大。所以, 案例研究一般要尽可能采用最新数据或数据序列长度要延伸到最新。
3) 对数据处理或筛选的依据交代不足。
4) 数据代表性存在问题;或实验样品太少, 或问卷样本太少等, 不具有代表性。
6、“研究方法”部分的常见问题
研究型论文一般对研究方法部分的写作有如下要求:1) 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以便于同行能够根据作者的交代重复计算或实验。如果方法新颖, 且为自创, 需交代所有必须的细节;如果方法来自已有研究成果, 则应该标注文献来源;2) 交代选择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依据是什么;交代该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如何规避其缺点。
该类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有:
1) 量化研究中对研究方法、模型过度使用或滥用, 有玩数字游戏之嫌。这种情况在学生写作的论文中最为常见。如分析“区域某类业态空间分异”, 作者采用信息熵、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核密度估计等系列方法来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接着又采用模型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这种通篇充斥方法、模型的案例研究, 可能忽略了关键点:方法仅仅是手段, 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 解决科学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2)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创新性不足。
3) 对研究方法适用于本研究的依据交代不足, 即我为什么要选择该方法来解决本文的问题, 其可行性在哪?是否存在不足?如果存在不足, 作者如果来规避其缺陷?以示严谨。
4) 对研究方法或材料方法中必要步骤交代不够详细, 同行学者无法重复计算或重复实验。
事实上,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是研究型论文的最常见创新性类型。作为研究手段, 其创新空间最大。
7、“结果分析”部分的常见问题
“结果分析”一般是告诉读者, 作者在本研究中有什么重要发现, 他是如何理解这些发现的。该部分是研究型论文最重要和中心性的内容, 是其科学问题是否得以解决的关键呈现空间。该部分的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类:
1) 仅仅停留于对计量结果、实验结果、问卷结果、观察结果的描述, 缺乏深度的因果分析、说理解释和挖掘。也即作者只阐述得到了什么样的研究结果, 而没有去追溯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林初昇教授在2016年广州地理研究所举办的人文地理暑假研修班上曾将论文写作的三重境界总结为:描述基本事实 (what) →解释因果关系 (why) →理论提升或模型构建。
2) 论据不够充分, 或者说论点缺乏足够的依据或支撑, 说服力不强;
3) 图文、表文陈述的结果不一致, 这通常是写作不严谨而致;或者是修改次数过多, 导致前后表述不一致。
8、“讨论”部分的常见问题
“讨论”部分的写作, 是为了回答本研究所提出的科学问题, 凸显文献贡献 (创新性) , 验证是否达到作者的研究目的。该部分的写作最能体现作者的功底。其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下:
1) 讨论缺失, 尤其是人文经济地理类的文章, 更少有讨论部分。
2) 与已有研究对话不充分, 没有呼应引言提出的科学问题。
3) 没有突出本文的文献贡献。
4) 在与已有研究的对话中, 喜欢以“这一研究结论与××××的研究结论 (已有研究) 一致/吻合”来佐证本文研究结论的正确性。这是一种欠自信的表现, 如果你的结论和已有研究完全一致, 那不是在重复别人的工作吗?那你的文章的贡献在哪呢?
事实上, “讨论”部分的写作思路可以结构化为:
1) 以回答引言中的科学问题作为开始;
2) 以研究结果作为论据支撑结论, 阐述本文文献和已有文献的相互关系, 解释为什么作者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 对已有研究形成了什么样的挑战 (通过分析和解释, 说明对前人有关该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 哪些与作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哪些不一致, 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
3) 如实陈述潜在的局限和缺点, 评述这些因素对作者结果解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以示客观;
4) 明确陈述本文的文献贡献。
9、“结论”部分的常见问题
“结论”是反映论文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是从研究结果本身概括或归纳出来的判断和评价;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本文的文献贡献在哪;
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 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
1) 对正文中结果的重复, 将结果当成结论, 缺乏凝练和提升;
2) 结论与结果不完全一致, 或某个结论并不是基于结果得出的结论, 可能是作者的推论, 或未对文中的结果没有进行概括总结;
3) 在陈述本文文献的不足时, 由于语言表述欠精准, 几乎否定掉了自己的文献贡献。
4) 未能在本文结论的基础上, 指出未来有待深入的方向或课题, 以为后来作者保持研究上的连续性。
10、“参考文献”部分的常见问题
该部分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
1) 对最新文献尤其是最近5年的文献掌握不够 (对本领域的进展动态把握不够) ;
2) 对国外的本领域的文献掌握不够 (研究视野不够开阔) ;
3) 文献与研究主题的集中度不够, 其实就是文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问题 (没有对海量文献进行精拣) .
来源于网络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