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攻坚“代码迁移”堡垒:解密中信保诚人寿核心引擎的自研之路

在软件工程领域,将一套庞大、复杂且技术栈陈旧的规则代码,完整、准确地迁移至一个全新的平台,是一项公认的高难度任务。这不仅考验着技术团队对两种系统的深刻理解,更要求其在有限的项目周期内,保证迁移后的系统稳定、高效。中信保诚人寿项目团队在自建核保规则引擎的过程中,便直面了这一“卡脖子”难题——如何将旧规则引擎中的数十万行规则代码成功迁移。

如今,随着“代码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答案已然揭晓。这项技术突破,其意义远不止于获得一纸证书,它代表了一种针对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的全新解决方案,是对传统固化转换模式的一次彻底革新。

传统的代码转换工具往往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难以应对不同系统间复杂的数据格式和逻辑差异,导致转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进行二次开发和调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而中信保诚人寿的自研技术,构建了一套“面向未来、性能卓越、灵活开放”的技术体系。

其核心创新点在于两大方面:首先是“动态适配”能力。该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格式差异,智能完成规则代码的跨系统适配。这意味着,在面对多样化的外部系统时,无需针对每一种情况都进行定制化的二次开发,极大地提升了技术的通用性和适用范围,降低了后续维护的复杂性。

其次是“全流程质控”机制。该技术创新性地将测试环节与转换过程深度耦合,实现了测试结果的同步反馈。在代码转换的同时,系统会向客户端同步提供代码转换文件、模块化与整合文件以及关键的测试结果。这一设计使得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能够实时、透明地掌握代码转换的质量,如同为整个迁移过程安装了一个“实时监测仪”,确保了最终产出代码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并非“一刀切”的通用方案,而是充分考虑了保险业务的专业性。通过场景化优化,例如针对核保、理赔等不同业务场景设计专属的转换模板,使得技术在具备通用性的同时,又能精准满足保险业务在风控、合规等方面的特定需求。

这项专利技术的成功应用,直接催生了一个100%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规则引擎平台的诞生。该平台上线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规则维护效率提升60%,规则调整周期从以往的以“周”甚至“月”计,缩短至以“天”为单位;系统处理速度实现了数量级的飞跃,提升10倍以上,单笔业务处理耗时被压缩至50毫秒以内。这一系列数据,雄辩地证明了此项技术突破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更具备了卓越的实践价值,为行业解决类似技术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FuPcUzhPrX3wT2np8Mn4b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