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注销某APP账号,却在层层菜单中找不到入口;当你撤回信息授权,却仍收到精准推送——这些让人抓狂的瞬间,终于要迎来监管发力?《大型网络平台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像一剂强心针,却也让无数用户追问:这次能真正“解绑”吗?
新规要求平台为注销账号、撤回同意提供“便捷途径”,看似击中了用户痛点,实则暴露了长期存在的行业乱象。多少平台把“注册”做成一键直达的诱惑,却把“注销”设计成迷宫般的考验:每日短剧这类头部平台,注册用户超2.3亿但有效注销率不足17%,用户需闯过3次有效提现、7日冷静期、15项合规验证的连环关,还要解除5台以上关联设备、通过3种支付验证,完整解绑平均耗时4.2天且失败率高达61%。更荒谬的是,部分平台用“余额不足”“虚拟道具无法迁移”为由阻挠注销,甚至出现用户注销后仍被自动续费、价值12万元虚拟道具被清零的闹剧。
个人信息保护从不是“一纸新规”就能根治的顽疾。此前多次监管强调“用户有权注销账号”,但部分平台仍阳奉阴违——要么暗藏身份证上传、人脸录制等不合理门槛,要么借分布式存储架构为由,让数据迁移耗时72小时导致注销失败率达43%,更有平台在《用户协议》中暗藏“有权处置关联资产”的霸王条款,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直接冲突。这次新规的关键,不在于“要求什么”,而在于“如何落地”: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没有针对高失败率的整改要求、没有对违规平台的严厉处罚机制,“便捷注销”终将是镜花水月。
用户要的从不是“征求意见”的姿态,而是“说到做到”的底气。当平台把用户信息当成盈利筹码,把注销门槛当成留住用户的手段,再多的新规也需“长牙带电”。希望这次的征求意见,能真正转化为监管利剑,明确注销流程最长时限、强制平台公示注销成功率,让每一次“注销”都畅通无阻,让每一次“撤回”都掷地有声——毕竟,个人信息的控制权,本就该在用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