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黛安芬2025年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发酵,网友们晒出的旧购单、分享的“第一次走进专柜的羞涩”,实则是在集体送别一个关于“精致启蒙”的时代符号。这个曾陪伴无数女性走过青春的德国内衣品牌,其可能的离场,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调整,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迭代。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国际中高端内衣品牌,黛安芬曾凭借设计感与品质感,定义了一代人对“精致内衣”的想象。那些藏在商场角落的专柜,见证过少女初长成的雀跃,也承载过职场女性对自我关怀的追求。它的存在,如同一个温柔的标尺,让“内衣不再是遮羞布,而是生活态度”的理念慢慢渗透。
但市场从不会为情怀停留。近年来,国产品牌凭借更贴合东方身形的剪裁、更懂年轻群体的设计语言,以及高性价比的优势快速崛起;同时,主打无钢圈、舒适感的新锐品牌,也精准击中了当代女性“悦己”的消费需求。当“舒适比塑形更重要”“设计要呼应生活场景”成为新潮流,曾以“功能性”“国际化”为卖点的传统外资品牌,若未能及时跟上节奏,便难免在竞争中渐失阵地。
专柜截图
目前专柜的“常规折扣”与官方声明的“尚未发布”,透露出这场离场的渐进性,也给了消费者一段缓冲的告别期。但比告别更值得关注的,是背后的市场逻辑:消费市场的成熟,从来不是对外资品牌的“驱逐”,而是用更多元的选择、更细分的需求,倒逼所有参与者进化。
或许不久后,黛安芬的专柜会悄然撤下,但那些关于“如何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启蒙,早已融入消费理念的肌理。而一个能让本土品牌崭露头角、让国际品牌迭代求存的市场,恰恰是最有活力的模样——毕竟,真正的消费升级,从来不是对某个品牌的执念,而是永远有选择的底气与自由。(来源中国早报新媒体,值班总编辑: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