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乘组原定在11月5日返回地球,但在临行检查时候发现,飞船疑似遭到了空间微小颗粒撞击。这次突发状况打乱了原定计划,却也意外造就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新纪录。
比如,神舟二十号乘组有望在11月11日迎来在轨200天,这将再次打破新纪录,让神舟二十号乘组成为中国航天史上在轨时间最长的乘组。
还有已经创造累计在轨时间超400天的神舟二十号乘组指令长陈冬,有望继续增加新的累计天数,毕竟他的在轨时间还在延长更新着。同时,他还保持着出舱活动6次的纪录。
太空生活空间:比想象中更舒适。
可能有人会担心:6个人挤在空间站里,会不会太拥挤?这点完全不用担心。我们的空间站设计得非常人性化。
这里要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空间站目前的基本配置。
中国空间站现在有“三舱三船”,三舱指的是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三船指的是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两艘载人飞船,以及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现在的中国空间站总重量超100吨。
在最初空间站设计阶段,天河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就都具备了基本生活要素,这两个舱室各自具备3个睡眠区和1个卫生间。
如今的中国空间站,总共有6个独立的睡眠区和2个卫生间。这种配置是完全支持神舟二十号乘组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共6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的。
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不能如期返回,最让人揪心的事就是天宫空间站内的物资,是否能够满足航天员们的日常需求了。这里圈叔可以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空间站内的物资储备只多不少,6人同飞状态下,物资也是绰绰有余的。
大家还记得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吗?今年可是送上去近7顿的物资呢。如果是长期3名航天员在轨生活,这些物资足足可以满足他们近一年的物资需求。虽然现在是6人同飞,但物资也是足够的。
况且我们中国航天送补给,都是在上一次货运物资还有大量剩余情况下,就提前发射新的补给飞船。这种安排,保证了空间站内永远都有充足的物资。
那如果有万一的情况呢?也没问题,因为我们能够“快速补给”。
在西昌发射场,有一艘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处于待命状态。
同样,在文昌发射场,还有一艘天舟十号货运飞船,也能随时执行紧急补给任务。
现在,我们来解答最神奇的问题:为什么空间站的氧气仿佛永远用不完?
大家是不是还以为空间站的氧气储备来自于地面货运飞船的补给?其实错了,空间站的氧气其实是通过电解水来制造出来的。
让我们算一笔账:3名航天员在轨半年大约需要30万升氧气。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实际上,只需要电解500升水就能满足这个需求。
而500升水,对于一次运输货物近7吨的天舟货运飞船来说,实在是太小菜一碟了。
要知道,运输纯氧气那可是有安全隐患的,并且还特别占地方,可运水就简单多了,“我不生产水,我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而制氧的这个过程原理很简单:通过电流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航天员们呼吸所需的氧气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了。
这次神舟二十号的延期返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中国航天,不论是宇航员,还是地面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新的考验。我们从来没有从事实上深入了解过,真实测试过中国空间站的强大保障能力,以前都是建立在演练程度上的。
圈叔相信不久之后,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们一定会平安归来,带着这次特殊任务的经验与收获,为中国航天写下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