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董明珠断供反杀!21亿大单砸向国产设备,荷兰后悔晚了

荷兰刚把14纳米DUV维修审批拉到90天,董明珠反手把21.8亿订单撕了,全场安静。

你可能认为,一纸光刻机禁售令会让中国芯片业措手不及。但现实却上演了戏剧性反转。说人话就是,对方刚摆出封锁的架势,我们这边已经完成了整个供应链的换道超车。这背后,是一场酝酿了二十年的绝地反击。

格力的突围战略,早在2003年就已写下注脚。当时空调旺季遭遇核心部件断供,生产线一夜停摆的切肤之痛,让董明珠铁了心要攻克技术壁垒。十年磨一剑,当格力自主研发的压缩机不仅打破垄断,甚至能效反超外资15%、价格更低20%时,一套“压力-研发-超越”的成功模式便被彻底验证。

这套打法的核心在于,将每一次外部压力都转化为内部技术攻坚的催化剂。从压缩机到芯片,路径完全不同,但底层逻辑一模一样。正是过去在核心部件上多次成功的经验,让格力在此次光刻机事件中,能如此果断迅速地切换赛道,因为它深知自主可控才是格力的生命线。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高端设备的成熟,光靠实验室研发是不够的,必须经过大规模市场应用的反复锤炼。这次格力将21.8亿订单转向国产设备,其意义远不止“支持国货”,它实质上是为国产高端设备提供了一个无比珍贵的“应用-反馈-优化”闭环。

北方华创设备良率在合作后提升1.2%,这看似微小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现场调试与工艺优化。没有这样真刀真枪的规模化应用,任何设备都难以持续进步。格力用实实在在的订单,为国产设备提供了国际巨头都不愿给的试错空间和迭代机会。

这一转变的影响将远超芯片行业本身。当格力一家企业带动200多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升级时,一种“链式反应”已经开始。一个以国内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终端企业为龙头、拉动整个高端制造产业链集体突围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从压缩机到光刻设备,中国制造业正在证明:它拥有一种独特的“压力转化能力”。每一次外部限制,非但不能扼杀产业,反而成为清除“买办思维”、倒逼技术攻关、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强制力量。这种在绝境中锻造出的体系竞争力,一旦成型,将极难被颠覆。

荷兰的禁售令,像一块试金石,意外测试出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真实成色。结果发现,我们早已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接的跟随者。格力换道超车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趋势:中国制造正在从“单一产品突破”迈向“全产业链协同升级”的新阶段。这不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战斗,而是一场围绕技术自主、供应链安全的体系化革命。下一次,当类似的限制措施再来时,他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完整、更具韧性、也更难预测的中国工业体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qtkUPab1v8grbIscwzntXs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