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将会在3.5小时之后顺利和天宫空间站对接。然后与神舟二十号乘组形成6人同飞的壮观画面。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画面。
不过今天圈叔不聊6人同飞的壮观,来说一个其他博主不太重视的细节,那就是神舟二十一号指令长张陆与神舟二十号的指令长陈冬是老相识。
肯定有朋友反驳了,说你这叫啥新闻啊,人家本来就是同事,一起工作很正常啊。别急别急!圈叔这么说,是因为3年前的2022年11月29日,张陆就曾作为神舟十五号乘组的一员,曾和作为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的陈冬,有过一次在轨交接。而这次交接也开启了之后中国空间站的6次在轨交接的序幕。
还记得三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当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历史性会师,六名航天员在太空中拥抱欢呼的场面,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如今,时光流转,当年参与那次历史性会师的两位航天员——陈冬和张陆,再次在太空相遇。不过这次,他们的身份都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陈冬依然是指令长,只不过任务从神舟十四号任务,变成了神舟二十号任务,而张陆已从三年前神舟十五号的3号航天员,成长为神舟二十一号任务的指令长。
让我们先回到三年前,重温那段太空初遇。
第一章:回顾历史性时刻——2022年的太空初遇。
2022年11月29日,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的日子。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这里要说一下,当时两个乘组在轨的交汇时间只有五天,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首次“太空会师”与“在轨交接”。
当神舟十五号的三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飘进空间站时,已经在轨驻留近半年的神舟十四号指令长陈冬,带着战友们热情地迎了上来。
当时的空间站,说实话还是略显拥挤的,在略显拥挤的轨道舱内,六个身影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实现两个乘组在轨轮换,他们在空间站共同度过了让全球航天界瞩目的5天。
第二章:重温经典对话——三年前的太空问候。
圈叔帮大家接着回忆,三年前那两个乘组相遇时,究竟说了些什么?
圈叔特意查阅了当时的新闻报道,当时打开节点舱门之后,首先进入的是神舟十五号指令长费俊龙。等候多时的陈冬立即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陈冬激动地说:“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中国空间站的一个标志性金句。
其实陈冬所在的神舟十四号乘组,是历届乘组里最累最忙的一个乘组,他们经历了问天舱、梦天舱的对接,见证了空间站从“一”字构型建成“T”字基本构型。所以,刚刚把家扩容,并安置妥当的他,说出这句话,无疑是充满了自豪与激动的。
费俊龙紧接着回应:“辛苦了,同志们!”
这句朴实的问候,背后是深深的理解与敬意。他知道,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过去半年里,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最繁忙、最复杂的在轨建造任务。
随后,其他航天员也陆续进入舱内,现场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刘洋(神十四)对邓清明(神十五)热情地招呼:快来,快进来!这就有点像女主人的意思了。
蔡旭哲(神十四)与张陆(神十五)拥抱时,开心地说:哎呀,太高兴了!
而在神舟十四号即将返回时,张陆作为神舟十五号的3号航天员,向陈冬报告:报告指令长,神舟十五号乘组已做好全面接管准备。
而这次他们会不会保留这句经典指令,值得期待。
第三章:三年后的今天——老友太空再聚首。
转眼离着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在轨交接,已经三年过去。
中国空间站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里,新增了巡天望远镜专用接口、扩展实验机柜等设备,还让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一切正如陈冬在神舟二十号乘组和神舟十九号乘组的交接中感叹:现在这里是90平方米的智能太空墅,三年前咱们挤在50平方米的太空标间。
而最让人感慨的是人员的变化。当年还是神舟十五号3号航天员的张陆,如今已经是神舟二十一号任务的指令长。
第四章:新老指令长的太空重逢。
这里还要继续爆个料,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透露,本次神舟二十号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交接,特别安排了6小时跨乘组联合演练,两批航天员将共同测试新一代舱外服性能。当然,还要共同对4只小老鼠进行试验,试验结束之后由神舟二十号乘组一同返回地球。所以这个实验不是个为期半年的试验,只是5-7天的一个短期试验。
那么,这次相隔三年的重逢,两位老友会如何问候?
是会像三年前那样正式地“按计划交接”?还是像老友重逢般调侃?或者是直接省略客套话,进入工作状态?
无论如何,这场对话都值得期待。它不仅是一次任务交接,更是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是两位航天员职业生涯的重要见证。
可以想象,在跨乘组联合演练时,当陈冬帮助张陆调节生命保障系统背包时,两个头盔面罩上映出对方的身影,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让他们看见了三年前的自己。
圈叔不禁感叹:当年那个向陈冬报告“已做好全面接管准备”的张陆,如今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指令长;而曾经感叹“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的陈冬,依然坚守在太空探索的第一线。
随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圈叔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传承故事在太空中上演。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期待、继续支持,因为——中国的太空探索,永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