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线临床医生,行走在充满未来感的展馆中,我在赞叹科技伟力的同时,也更关注它与临床实践、与患者情感之间的连接。
思考一:技术是“赋能”还是“替代”?
当AI诊断的准确率不断刷新纪录,一些同行开始担忧。但在我看来,顶尖的AI并非要替代医生,而是将医生从重复、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患者的沟通、对复杂病例的综合研判以及人文关怀上。科技的本质应是“赋能”,让医生成为“超级医生”。
思考二:数据流动中的“患者”在哪里?
我们谈论智慧医院、互联设备、数据中台,但所有这些系统的核心都应该是“患者”。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是否充分考虑了患者的隐私安全?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他们在数字洪流中的孤独与焦虑?再智能的系统,也需要人性的温度来激活。
思考三:从“治病”到“培福”
展会上,我看到许多用于早期筛查、健康促进和慢病管理的产品,这让我感到欣慰。这意味着医疗的重心正从下游的“补救”,向上下游的“预防”和“保健”转移。最好的医疗,不是最昂贵的手术,而是让人不生病的智慧。科技正在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理想的路上加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