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深圳特大暴雨,很多开车上班的同事都“被迟到”,不过这不是最惨的,有一位特斯拉车主还得饱受漏雨的煎熬,每天上班必看天气预报再决定停地库还是露天车场。
作为电动车的领头羊,特斯拉在国内的争议不少,新兴的互联网车企都一致表达了对它的不屑,就好像手机界的苹果一样,自主产品的发布会总喜欢拿自家的优点怼人家的短板。随着零配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第三方供应商的存在基本上解决了手机硬件上的差距,而主要体现实力的就在于系统的优化以及软件的生态上。
Android的诞生,确实让中国手机厂商的实力产生了飞跃式的进步,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挑大梁的能力。而自从互联网介入之后,汽车行业也开始躁动,这看似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实际上我们跟行业标杆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电池管理和冲放效率
目前的新能源领域,自主车企跟特斯拉在硬件方面存在差距,但是我们很快就能追赶上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前段时间刚上市的前途K50,跟特斯拉Model S 75D来对比,前者的能量大概是70°电左右,特斯拉Model S 75D是75°电,而它们的续航里程按照官方数据来对比大概是80km左右。
从这个对比结果来看,特斯拉的续航明显是做得更好的,因为它的电池充放效率更高。这其中有两点因素最为关键,第一是它的电池供应商的技术非常高;第二就是特斯拉本身的电池管理系统做得特别好。
现在很多世界一流的企业,都离不开零配件供应商以及OEM的功劳,比如美国手机巨头苹果,富士康就是它成功背后的“男人”。特斯拉作为世界最强的电动车厂商,它最核心的电池其实并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来自它的独家供应商——日本松下。要知道,国内的宁德时代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厂商,我们在这块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喜爱你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电池管理系统这一块更加努力地去优化。
充电设备生态
其实特斯拉的充电设备在国内并没有真正形成生态这么一说,但和其它厂商对比,它也是相对最完善的。像会长这边的珠三角地区,基本上很多城市的主要路段都会设有充电设备,跑长途不用特别担心续航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圳这边,充电站特别多,快充的覆盖区域非常大。
自主品牌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连充电的规格都不统一,很多品牌的充电站都不兼容。如果未来要想形成一个真正的电动车生态,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充电的整个体验上,怎么去提升也是自主厂商应该去解决的。
会长印象很深刻的是,前段时间捷豹i pace的海外试驾会,在充电环节它就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休闲小憩的场所,你可以在那喝杯东西放松休整一下, 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娱乐化的活动。这其实就是充分利用等待充电时间去提升用户体验,未来我们也可以草靠这样的方式去搭建一个平台。
其实目前有很多比较另类的充电方式也在不断出现,比如特斯拉在美国已经试行无线充电,直接停在车位上就能实现;还有蔚来的站点更换电池以及移动充电等等。
软件方面
硬件方面的差距,以我们国内现在的进步速度以及资金流体量,很快就能追回来。但是,软件方面的差距那简直就是天坑,难以弥补那种。用一个恐怖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特斯拉目前掌握着电动车辅助驾驶的100亿公里行驶数据,全球绝无仅有,独此一家!
这100亿公里的数据能做什么?辅助驾驶功能就需要它的来实现。和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掌握大数据者得天下!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虽然不能用完美来形容,但绝对是目前全世界完善度最高的。由于构架方面的差异,电动车实现自动辅助驾驶时,ECU只需要控制电机和方向,这样可控度就更高。
除此之外,特斯拉强大的OTA功能也是其它车企望尘莫及的,它能够通过线上来对全车进行升级,甚至是直接控制。就好像手机一样,新一代的系统更新后,它能带来更多的新功能,这才是互联网汽车应有的特性。
写在最后
上面吹了那么多,最后会长想跟大家讲个特斯拉的槽点。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吐槽,特斯拉的做工非常差,就比如办公室的Model X车主,一不小心碰到大暴雨就得在车内打伞,还有就是车内的装配工艺相当差,随便都能找到小指那么大的缝。
其实,国内目前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产品上游的配套还是很完善的,缺的就是大数据,还有真正干事实而不是想着骗补的车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