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调查显示:印度大象数量8年内下降25%

摘要:印度首次基于DNA的全国大象普查显示,野生大象数量在八年内下降了25%。其数量从2017年的29964头下降到2025年的22446头。此次普查采用了科学可靠的DNA标记-重捕法,取代了以往的目测或粪便计数法。

2025年10月15日印度媒体报道:印度首次全国性的基于DNA的人口普查发现,该国野生大象数量在八年内减少了约25%,凸显了森林面积减少和与人类冲突加剧带来的威胁日益加剧。

10月14日发布的报告《印度大象状况:基于DNA的全印度大象数量同步估计(SAIEE2021-25)》估计,印度大象数量为22,446头,低于2017年的29,964头。

这项由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WII)牵头的演习标志着从老式计数技术向更科学可靠的DNA标记-重捕方法的转变。“大象计划”于1992年启动,旨在保护大象及其栖息地,此前该计划主要依靠目测或粪便计数。然而,专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警告称,这些老式方法缺乏严谨性。

这种新的DNA方法以老虎数量估算方法为蓝本,通过基因特征识别个体,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计数。该报告的主要作者、WII科学家卡马尔·库雷希表示,这项研究是世界上首次基于DNA的大象全面普查。

他说:“这是一项庞大的科学研究,值得称赞的是,我们国家迈出了这一步,使未来的保护进程能够与科学接轨。”但他警告说,“森林的丧失、栖息地的破碎化以及走廊连通性的丧失”正在加剧冲突,尤其是在印度中部和阿萨姆邦。

GSBhardwaj表示,这些数据应被视为新的科学基线,而不是直接与旧数据进行比较。“鉴于方法论的变化,2021-25年的数据与过去的数据不可比,应该作为未来监测的基础,”他说。

各邦数据:卡纳塔克邦的大象数量继续位居榜首,为5938头;其次是阿萨姆邦(4159头)、泰米尔纳德邦(3136头)、喀拉拉邦(2785头)、西孟加拉邦(1792头)和奥里萨邦(912头)。从各地区来看,西高止山脉仍然是大象的聚居地,拥有11934头大象,较2017年的14587头有所下降。东部山区和雅鲁藏布江泛滥平原拥有6559头大象(较2017年的10139头有所下降),而印度中部高地和东高止山脉拥有1891头大象(较2017年的2085头有所下降)。

西瓦利克平原和恒河平原(北阿坎德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共有大象2,062头,与2017年的2,085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方法:基于DNA的标记-再捕获技术包括沿着系统铺设的路径收集大象粪便,对11个微卫星位点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将每个样本映射到一个独特的遗传身份。当同一个体在另一个地点被识别时,会创建一个捕获-再捕获记录。然后使用空间显式捕获-再捕获(SECR)模型来估算可探测性和总种群规模。

此次行动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

徒步勘察了188,030条步道和横断面·

覆盖666,977公里·

检查了319,460个粪肥田·

收集了21,056个样本·

为4,065头大象生成DNA图谱·

专家指出,保护区外破碎的栖息地因采矿、轮耕以及公路、铁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遭到破坏。印度中部地区虽然栖息着不到10%的印度大象,但却占了所有大象造成的人类死亡人数的近45%。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团队观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hAW92gcD-hSHwcH0nmsiXY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