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来自我最近关于大数据变现的一些思考。大数据变现,目标是变现。所谓变现,一种通过直接获取利润变现,一种通过资本市场变现。
1. 大数据如何变现?
大数据变现的商业模式,不外乎三种:数据直接变现,数据加工编现和数据产品变现。
数据直接变现
数据直接变现,就是通过“卖数据”获取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
在大数据的产业链条中,这种模式处于最上游,业务形态一般是从不同的数据源采集各种异构数据,加以聚合包括可能进行简单的处理,然后以销售API等方式给下游企业提供数据。
这种模式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业务模式容易理解、方便落地,可实施性强。另外,由于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上游,未来方便演化出其他的商业模式。
处于这种模式的大数据公司,有两种竞争力的形态:一种是,如果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数据,自然可以形成天然的商业壁垒;另一种是,如果没有这种天然形成的商业壁垒,那么这种模式的大数据公司拼的就是在大数据3V上的能力。
一般我们讨论大数据,都具有3V的特点,即Volume(数据规模)、Variety(数据多样)和Velocity(数据时效)。在这三方面,只要任何一个方面可以做到top,就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对数据只是输出或粗加工,没有真正把数据用起来,也没有发挥出数据的全部价值。
数据加工变现
数据加工变现,就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工,使本来不可用的数据变为可用,或者使本来不好用的数据变得好用,以此来获取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
在数据直接变现这种商业模式中,可以完全没有业务,竞争力来源于数据的获取能力和聚合能力。拿到原始数据以后,一般要经过清洗和转化等步骤。如果要对数据清洗,就涉及到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拥有垂直领域的业务知识,表现为领域知识图谱、领域的算法模型,使可以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化就变成了一个商业壁垒,也就构成了这种商业模式下的大数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并不断完善领域知识图谱和算法模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随着不断迭代和优化模型,这种商业模式下的大数据公司就可以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数据产品变现
数据产品变现,就是通过找到大数据中蕴含的潜在规律,然后将其封装为数据产品,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获取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
数据产品的价值在于它封装了大数据中蕴含的潜在规律,而这种规律又能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构成了这种模式下的大数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模式是大数据的最终消费者,是大数据产业链条的最终目标。
2. 如何获得可变现的数据产品?
数据产品,承载着大数据中蕴含的逻辑,是一个大数据产业链价值的最终体现。对于一条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来说,其本质就是对数据不断挖掘,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封装成数据产品,最后用数据产品变现的过程。
发现大数据中蕴含的逻辑,将其变成可变现的数据产品,我总结了5个步骤:
获取数据
数据的探索和分析
发现数据中蕴含的逻辑
将这种潜在的逻辑规律封装成数据产品
把数据产品变成一种商业模式
上面5个步骤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1、2步“准备”,第3、4步“发现”,第5步“应用”。
准备
首先要获取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数据一切都是空谈。
但获取到的数据是否可用,是否存在价值,需要探索和分析。事实上,所谓的大数据,80%可能都不能称之为大数据,而剩下的20%的能称得上的大数据中,可能又有80%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垃圾数据”。所以,数据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对此进行判断和分析是绝对必要的。数据挖掘领域有一句话,“从垃圾中挖掘出的只能是垃圾”,此言不虚。
发现
当我们判断数据可用,并且认为数据中应该存在一些潜在的规律时,我们就需要把它挖掘出来。所以说,这步是数据产品变现的核心。
我们认为数据中存在某种潜在的规律,但事实上有可能并不存在,就说明我们之前做的数据探索和分析有问题。或者说这种规律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用简单的模型封装起来,这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考虑如何简化这种规律,而如果数据模型变得太简单,其可利用的价值又大打折扣。最终,我们要在准确、复杂和可用三个方面进行取舍,做出一个平衡。
应用
最终,数据产品需要转化为一种商业模式,大数据才能变现。一个数据产品,一般是很难变成一种商业模式的。有两种方式:比较简单的是对既有产业链的改造,优化或替代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但如果这个数据产品是颠覆性的,很可能创建出来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对于后者,数据产品本身反而变得不重要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必须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