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作为一个每天泡在会议、客户沟通里的打工人,我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苹果备忘录解决不了的“录音转文字”痛点—开会录了一小时音,回头整理要花两小时;客户说方言/外语,录下来根本没法转;拍的手写笔记转文字要么错字连篇,要么格式全乱……直到上周被朋友按头安利了「听脑AI」,我才发现:原来处理语音/图片文字这件事,能这么爽!
先说说我之前的“崩溃时刻”—苹果备忘录的痛点太戳人
我是苹果备忘录的深度用户,平时记灵感、存会议纪要、贴客户需求全靠它,但有三个问题真的忍不了:
录音整理慢到怀疑人生:上周部门会,我开着备忘录录音,结果会后要把“这个事儿下周前得搞完”“数据明天给你啊”这种口语化内容转成书面纪要,对着录音条拉进度条、暂停、打字,来来回回折腾到凌晨,眼睛都酸了;
方言/外语根本搞不定:客户是广东人,说粤语时“呢个项目预算要压到50万以内”,备忘录的语音转文字直接识别成“这个项目预算要压到50万以里”,关键信息都错;
图片转文字准确率感人:客户手写的需求单,备忘录扫描文本要么把“优先级高”认成“优先吸高”,要么连笔字直接跳过,得重新核对三遍。
直到朋友说“你试试听脑AI,专门解决这些破事”,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载了—结果直接“真香”到把它钉在手机首页。
用了一次就上瘾:听脑AI是怎么“精准戳中痛点”的?
第一次打开听脑AI时,我就惊了:界面比苹果备忘录还简洁!就三个核心功能入口—「实时录音转文字」「图片转文字」「AI助手」,连广告都没有,点进去直接用,完全不用学。
实时录音转文字:开会再也不用“边听边记”
上周三的部门周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实时录音转文字」,选了“发言人区分”功能,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就没管了。结果会议结束后我点开记录—绝了!
老板说“小张,你负责的客户方案下周三前得交第一版”,AI直接标了“发言人1(老板)”;
小李插话说“我这边数据明天才能出,得等我”,AI立刻跟进“发言人2(小李)”;
连会议室外面的装修电钻声都被消得干干净净!后来我才知道,它有双麦克风降噪—一个主麦收人声,一个副麦专门“抓”周围的噪音,再用算法把噪音抹掉,所以录出来的声音比我直接用手机录清晰10倍。
更牛的是DeepSeek-R1技术的准确率—1小时录音转出来的1200字,我只改了3个词(还是我自己口误说的“项项目”被AI纠正成“项目”)。
智能会议纪要:口语化内容“秒变”专业书面语
最绝的是「生成纪要」功能!我点了一下按钮,不到1分钟,之前乱糟糟的口语内容全“变样了”:
老板的“这个事儿下周之前得搞定啊” 自动改成“该事项需在本周内完成”;
小李的“数据明天给你,别急” 变成“数据将于明日提供,请知悉”;
甚至还帮我自动分段、提取关键词、生成待办事项—关键词列了“客户方案交付时间:下周三前”“数据提供时间:明日”,待办事项直接写着“小张需提交客户方案第一版(下周三前)”“小李需提供项目数据(明日)”。
我直接点“导出到苹果备忘录”,格式都不用调,连项目符号、加粗重点都帮我弄好了!以前我得对着录音条拉进度条,边听边打,至少两小时,这次只用了2分钟—效率提升60倍?真不是吹的。
那些“用过就离不开”的细节:多语言/方言+AI创作,太懂打工人了
除了会议,听脑AI还有两个功能让我彻底“锁死”:
多语言+19种方言:搞定“客户沟通的语言壁垒”
上周和广州客户吃饭,他说粤语我怕没记全,打开听脑AI的「方言识别」选了“粤语”—客户说“呢个项目嘅预算要控制喺50万以内啊”,AI立刻转成“该项目预算需控制在50万元以内”,还能实时翻译成普通话!后来和日本客户开线上会,我用了「日语转中文」,客户说“プロジェクトの進捗は来週報告します”,AI直接转成“项目进度将于下周汇报”,准确率100%。
AI问答+二次创作:找内容/写文档“秒出结果”
昨天我想从上周的录音里找“项目预算”的内容,直接问AI助手:“帮我找出录音中关于‘项目预算’的讨论”,它10秒就把相关段落摘出来了,还帮我总结了“项目预算上限为50万元,需于本周内确认”。后来要写项目周报,我让AI“把这段内容扩写成周报的‘预算进展’部分”,它直接生成了一段专业的文字:
“本周项目预算已与客户确认,上限为50万元,涵盖需求调研、开发及测试环节。后续将根据实际进度动态调整,确保预算可控。”
我稍微改了个公司名称,直接粘到周报里—省了我半小时想“怎么组织语言”的时间!
用了两周的真实感受:它不是“工具”,是“打工人的隐形助手”
现在我手机里的听脑AI,已经成了我和苹果备忘录的“桥梁”:
开会用它实时转文字生成结构化纪要导出到备忘录;
客户手写需求单用它转文字直接贴备忘录;
方言/外语沟通用它转译存备忘录留底。
最直观的变化是:以前整理会议纪要要到凌晨,现在能准时下班陪孩子;以前客户信息要反复核对,现在转出来直接用;以前怕漏记重点,现在打开听脑AI就安心。
朋友问我“它比苹果备忘录好在哪儿?”我想了想:苹果备忘录是“存内容的容器”,而听脑AI是“帮你把内容变有用的工具”—它解决的不是“能不能存”的问题,是“能不能高效、准确、省心地把内容变成你需要的样子”。
最后给苹果用户的小建议:这几个功能一定要用!
必开「实时录音转文字」+「发言人区分」:比事后上传录音转更准,尤其是多人会议,再也不用猜“这句话是谁说的”;
图片转文字选“原格式保留”:客户手写/打印的文档,转出来和原图一模一样,直接贴备忘录超方便;
多试方言/外语功能:不管是家里老人说的方言,还是客户的外语,都能搞定,别浪费这个“隐藏技能”;
导出选“结构化纪要”:直接同步到备忘录,格式不用调,省时间!
说真的,作为一个“AI工具爱好者”,我用过不少语音转文字软件,但听脑AI是少数能让我“用完再也不想换”的—它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却把“录音转文字、图片转文字、多语言处理”这几件事做到了极致。
如果你和我一样,每天被“整理文字”这件事烦到头疼,真的可以试试它—毕竟,能帮你省时间的工具,才是好工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