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财政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迎来“智能”拐点。在浙江,一名特殊的“AI哨兵”已正式上岗,它能够凭借“火眼金睛”敏锐捕捉转移支付资金全链条风险疑点,大幅提高监管质效。
今年以来,浙江省财政厅探索“AI+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新模式,以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监控为切口,依托AI技术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下达、拨付使用的预算执行全流程开展智能预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为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底,浙江省财政厅“AI哨兵”完成了对6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出数据的风险研判,不仅发现风险疑点的支出笔数较传统模式大幅增加,预警准确率更是大幅提升至61.3%,智能化监管优势初步显现。
传统监管模式遭遇“效率与精准难两全”困境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浙江省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转移支付资金体量日益增长,对监管的精准度与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们已将所有具备条件的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部分市级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常态化监督,采取系统预警和人工预警相结合的方式,严控资金风险。”浙江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随着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外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这种监控模式逐步暴露出一些不足——
一方面,系统预警“快而不准”。仅能按照预设关键词或固定逻辑识别简单问题,缺乏灵活的语义理解与推理能力,容易遗漏隐蔽性问题。
另一方面,人工预警“准而不快”。监管人员凭借专业经验开展预警,准确率较高,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支付数据,逐一排查、甄别疑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隐藏较深、手法新颖的违规问题,人工筛查难免出现“漏网之鱼”。
面对精准与效率难以两全的困境,浙江省财政厅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具有的语义理解、上下文推理、自监督迭代能力,恰好能弥补传统模式的短板,既能提升预警准确性,又能增强发现问题的时效性,兼备精准与高效。”上述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一判断,浙江省财政厅将AI技术引入财政监管领域,开启了全国领先的开创性探索。
“AI哨兵”走上监管“实战岗”
目前,将AI技术应用于财政监管,在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循。为了能够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摸索出可行路径,浙江省财政厅采取“小切口突破、分步式推进”策略——考虑到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支付笔数多、支出场景全、政策要求明确的特点,将其确定为首个试点对象,为AI预警智能体搭建“训练场”。
要让AI具备判断力,首先得让它“知法懂规”。技术团队将财政政策法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等文本“投喂”给AI,让AI通过深度学习,对这些文本进行专业化的切片和向量化处理,自动生成资金使用的正负面清单。同时,通过补充合规“白名单”、提示词纠错、增加违规典型案例等方式,对AI进行“专业辅导”,不断完善其研判规则体系。
此外,技术团队还采取“AI研判—人工比对—规则迭代”的三步循环法进行人机训练,进一步提高AI风险预警的精准度,助力AI迅速成长为“专家”。
在多轮训练与优化的基础上,今年7月初,浙江省财政厅AI预警智能体正式上线,率先对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开展风险研判;8月,预警范围从城乡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扩展至另外5项中央重点转移支付资金,“AI哨兵”正式走上监管“实战岗”。
财政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在近期的“实战”中,“AI哨兵”展现出强大的监管实力。截至8月底,浙江省财政厅依托AI技术对6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存量支出数据开展风险研判,累计发现风险疑点业务量较传统系统预警增加6倍多,预警准确率从原来的23.3%跃升至61.3%,风险识别力、监控及时性和精准度显著提升。
“过去需要人工调取单据、逐页核对的工作,现在可以全部由AI完成,而且AI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违规业务排查,业务人员只需对筛选出来的疑点作进一步判断。这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实现了监管效率的几何级提升。”上述负责人指出。
特别是在识别隐蔽风险方面,“AI哨兵”格外优秀。某县交通运输局曾将一笔资金用于支付道路试验检测费,AI通过语义分析判定:“实际支出虽为试验检测费,但根据摘要内容可明确归类为项目前期工作费中的勘察设计类费用,与资金用途不符”,成功揪出传统监管中易被忽视的隐蔽问题。
“项目前期工作费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单位财务人员也填写得五花八门,人工很难逐一进行比对归类。”浙江省财政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AI凭借其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可以判断这笔支出是否属于前期工作费范畴,并与实际支出作对比,从而实现精准预警。
在实现穿透式监管方面,AI更显优势。某市一小学一笔支出的用途摘要、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均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收款人为某企业。表面看,这笔支出合理无异常,但AI通过交叉比对相关信息发现,收款企业经营范围指向该支出或为“物业管理服务支出”,虽符合资金使用范围,却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采购流程。
随后,业务人员进一步核验确认,该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确为“物业管理”。原来,在传统监控模式下,针对政府采购类支出,一般通过用途中品目的描述、部门经济科目或者金额等设置预警规则。而上述这笔规避政府采购的支出,无法通过预警规则发现问题,人工筛查也未必能够看出端倪,AI依托其大模型内置的知识库和强大推理能力,成功识别了违规问题。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省财政厅将持续优化AI预警模型,逐步扩大监管覆盖面,将AI技术推广至地方转移支付资金与部门预算资金监管领域,让“AI哨兵”为更多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使用保驾护航,为全国财政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浙江样本”。
来源:中国财经报(记者 敖阳利)
编辑:陈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