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虚拟现实的“后劲”:研究揭示VR短暂扰乱现实感知的机制

你是否曾在摘下 VR 头显后,感觉现实世界有点“不对劲”?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许多VR 用户真实体验到的短暂后遗症。

除了广为人知的晕动症,不少 VR 用户还遇到了一种奇特不适,结束VR体验后,现实世界和自己的身体仿佛蒙上了一层虚拟滤镜。有人感觉双手不像自己的,拿餐具都需要格外专注;有人站在真实迷你高尔夫球场,却错觉游戏中的安全边界即将出现;甚至还有人发现现实物体位置记忆被篡改,这些都不是幻觉,而是科学研究证实的“本体感觉失调”。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本体感觉失调”,当 VR 头显呈现的虚拟手臂更长、移动延迟更高或场景被刻意调整时,我们的大脑会迅速适应这个“新常态”,重新校准身体模型。然而一旦摘下设备,大脑需要时间重新接收真实感官信号,从而导致短暂期的协调混乱和现实感错位。

近日,芝加哥大学的最新研究,则对这种影响进行了量化。实验中, VR 手部操控技术会导致用户返回现实后出现动作偏差;虚拟场景的物件位置调整,竟让部分人误记真实世界中对应物品的位置。

尽管这些效应通常在一两小时内消退,但研究者发出警示:若用于专业训练(如消防、医疗),虚拟与现实的细微偏差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随着 VR 技术普及,专家呼吁业界重视沉浸体验的副作用,并加强相关安全研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CzwVF2mgqUotAm54nCG8nR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