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标题和封面都是骗你们进来的
好啦,别那么失落嘛,封面先给你们:
那么,还有一些看不懂日语的朋友,帮你们翻译一下:人们在信仰什么?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推送呢?
这要从今早的事情说起。
早上,当我打开手机百度准备搜索信息时,度娘给我推荐了这样一篇文章:
看到这个标题,我的心情大概是这样的:
“嫌弃中透露着无奈...吧”
怎么说,虽然这篇文章我没有看啦,不过也没有看的必要,因为事实大概是这样的:
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吧,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突然给自己的老师写信说,自己发现了,历史中没有大禹这个人,大禹是条虫。
“顾颉刚认为大概长这样吧”
当然,由于其论据过于单一和缺乏说服力(仅仅以《说文解字》的词条作为论据呵呵哒,也是很天真烂漫了),很快就被众多学者批了,但由此一个新学派诞生了,这就是古史辨学派(主要是对古代历史记载的真实性进行研究的学派)。
那么,鲁迅和这个事件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了很久,大概,他们都是上世纪杰出的学者吧。
诚然,在鲁迅的《理水》中确实有以下场景:大禹治水时期,一位口吃学者,在洪水没有淹没的山丘对“无知”的民众们说:“大禹,我看大禹就是条虫,虫虫会治水吗?”
“顾颉刚先生:没错,我口口吃”
好吧,估计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讽刺意味居多。
所以,鲁迅说大禹是条虫是明显的断章取义。
最近有很多人开始抱怨起来很多人宁愿相信迷信也不相信科学。
(也许这和拼多多有关?)
本来不想参与这种讨论的,然而看多了总是抑制不住。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误解无时无刻不在。
引发这种误会的往往是语言。
“例如这样”
那么,为什么语言会造成误解呢?
主要是误翻译造成的锅。
翻译不只是国家统一的语言,譬如一种文本从德文翻译成英文,再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很多意思就变了一样,把书中的语言翻译成自己能理解的话也是翻译,也是误解的来源。
这里还有较为普遍使用的一句话: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相信。(当然了,理解了也不代表一定会相信
所以佛教被中国接纳的开始是佛经被翻译成中文,马克思主义开始被广泛接纳是因为学者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便于人们理解的注释。否则,一群人看着所谓“正题”“反题”“合题”估计就直接放弃马克思主义了。
我们再来补充一些论证的工具。
现代中国研究的哲学主要被分成六个部分:中、西、马、真、善、美。
其中,“真”指逻辑,“善”指宗教,“美”指科哲,即科学哲学。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意义上,宗教和科学是同等地位的。
但对比科学,为什么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宗教都是占上风呢?因为宗教使人向善,更利于人们理解和接纳。
所以啊,对那些年岁已高的人来说,科学甚至是玄乎其玄的东西。
人们常常以经验来断定事物,什么量子啦,拓扑啦,暗物质啊,模态啦,对一般的人来说有什么用呢?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一般的人只是要找一个说法——一个易于理解和接收的说法罢了。
而科学,在很多意义上都是反直觉的,因而,接收科学其实是苦难的,很多时候,是被逼迫的。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渐渐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意义。
于是乎,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所谓迷信,其实大都是伪科学。
“就如同这样”
如上图,伪科学只是利用着高大上的术语来进行欺诈罢了。
于是乎,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宁愿相信迷信和伪科学也不相信科学了。
但至少,这种迷信和伪科学大多都还是善类(否则像邪教和传销组织一样,将会非常危险!)。
至少,“肯德基的鸡是变异的,有很多腿和翅膀”使人们少吃了很多油炸食品,很多“食物相克”使人们更加关注饮食健康。(但过量信息反而引起一定程度的群体恐惧)
比较高级一点的例子有:宇宙大爆炸和暴涨理论为宗教“一切皆一”提供了理论依据;机器人反叛让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事实上,机器人反叛这种情况真的几乎不可能发生,科学家真正担心的反而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目标不符,而且人工智能为啥非得以机器人的方式存在呢?本质上它们是程序哎。至于为什么人们喜欢讨论机器人反叛呢?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形象和更容易理解吧,而且,拍成电影也不会无聊。这里,媒体可能要负主要责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一套理论体系传播到的异地往往要比这套体系的发祥地晚那么两到三代,即使是现代高节奏的社会,这个时间也没有明显的缩短。
所以说,让民众真正接纳科学还很漫长,但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去传播科学、去辟谣。这其实是一个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复杂的多的、甚至是夹杂着痛苦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此篇文章总结了自小学期以来我的一些学期成果,以一种便于理解的方式,简化了很多问题,写了出来,难免有很多纰漏和瑕疵(而且我并没有那么多闲时间去一遍遍修正),望见谅。并且,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感谢您观看到最后。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