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时代专业能力是一个人成事的关键。专业能力强通常体现在四个方面:
1.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一种元能力,即提升能力的能力。通俗来讲,这种能力是指会学习,会思考问题。
4项基本功,逻辑与框架能力、讲依据的能力、对标的能力、价值输出的能力。
这4项基本功是国人最欠缺的,因为在正统的教育体系之内,是没有类似这样的课程,这些知识并不是显学。
这4项基本功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如:数据-信息-知识。有了这四项基本功,就能善于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善于洞悉事物本质、善于认识世界的真相。
2.体系化的领域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分工和定位的社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必须聚焦在某一个领域,才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譬如智能制造领域。
这时就需要我们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行业知识体系。智能制造行业内有哪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精益、IE、工艺、质量、柔性化、自动化、非标、一件流、人机料法环测,有哪些新一代技术手段: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有哪些基本的案例,每一类知识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呈现、诊断、预测、决策、执行,都必须弄清楚。
当然,体系化的智能制造领域知识还包括行业内的现实格局:2.0补课、3.0普及、4.0示范,即业内有哪几类代表性的做法:智能生产、智能产品、制造即服务、云工厂、跨界打击,好的标杆、坏的标杆都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工匠人”的工作方法,是很难以最有成效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识在工业界发挥出来的。
智能制造业的门槛在制造里面。
智造顾问也是这样。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个粗浅了解的人都会这样想,谁不能做解决方案,无非就是问问题,把客户知道的信息整理成PPT,整理成WORD,有什么难的?但事实上,水平参差不齐。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不代表你就在这个行业入门了。打着智能制造顾问行业从业者的旗号混口饭吃可以,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出些许成就,就一定要从构建这个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开始。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看懂现实,但很多人总是想当然。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宫中,晋惠帝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
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晋惠帝这种可笑的行为,也存在于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很多场合。
看懂现实后,再提出解决方案是需要逻辑的。
很多情况下,当我们提交工作成果后,不管对方是客户还是老板,亦或是一起合作的同事,总会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方案中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去入手?”,“为什么先要做这些准备?”等等。
他们想通过这些问题了解我们工作的逻辑。
当然,也有很多专业人士直接问“你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少人是在被别人问起的时候才开始思考的,这就有问题了。
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的初始,就想清楚自己的行动逻辑是什么,这种逻辑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4.持续自我突破
很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能力高原期,即能力的增长停滞了,长时间不能够突破,也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以色列籍物理学家和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制约法,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TOC认为任何系统至少存在要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个体本身也是一个系统,高德拉特博士的TOC理论既适用于组织,也适用于个体。
想一想影响自己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既不要盲目地把精力放在补短板上,也不要在短板已经影响整体发展的情况下,一味地去强化优势。
持续突破的关键是能够发现制约自己发展的关键点,这样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还是一些短板没有补齐,在已经长的长板上投入了跟那些短板差不多一样的精力,这个是不对的,因为要把那个短板迅速地补齐,长板的优势才能发挥,否则它始终是会被短板给拉下来。智造时代是两化融合时代,IT 要向下补OT 短板,OT 要向上补IT 短板。
总之,想要在智造业取胜,唯有专业。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体系化的制造领域知识,解决实际工业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突破自我。
来源:部分内容源自赵树良《专业的力量》读书笔记
工业互联网
产业智能官 AI-CPS
通过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机器智能和认知系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