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清华
我们出发了
郭雨晨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2018届博士毕业生,毕业后将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作为博士后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二十余篇,于2017年获得研究生特等奖学金,2018年获得“学术新秀”称号。
毕业寄语
清华充满了自由、充满了机遇,我们每位同学都有无数选择的机会。正是九年里的每一次选择,让我更加清楚地明白“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感谢清华,让我有机会成长为心中理想的自己。清华将是我一生的骄傲!
我与清华的缘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因为我父亲的名就是“清华”。在我“清华”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想:我一定要上清华大学!经过多年认真的学习,终于在2009年从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考入了清华大学。
我和我的“清华”父亲第一次来到清华大学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想:希望以后自己做的东西能够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于是我选择了“计算机软件”专业,进入了软件学院。但是对于编程几乎零基础的我来说,在软件学院的学习生活一开始便充满了挑战。身边的同学不仅聪明,编程基础也好,各种“金牌”、“冠军”、“竞赛一等奖”比比皆是。当他们对各种算法已烂熟于心、甚至能写出有趣的软件的时候,我还需要从“Hello World”学起。在每个周四下午的上机课上,好多同学十五分钟就能完成的编程练习,我有时需要整个下午来完成。这些困难都无法扑灭我心中的火苗。为了弥补差距,我选择花更多的时间在编程练习上。每个夜晚、每个周末,我会利用各种机会来练习编程,完成OJ平台上的习题,在网上学习优秀的编程方法。终于自己的水平也渐渐提升,取得了尚可的成绩。
但是我感到,完全只是专注于课程学习,似乎离我梦想的做出对大家有用的软件还有些距离。于是我选择从大二开始就进入软件学院的实验室,接触前沿的科研项目,参与实际的软件开发。最终我进入了软件学院“核高基”课题组,参与研发一款图像搜索引擎,并遇到了我的导师丁贵广老师。图像搜索引擎的核心问题,就是“大规模图像检索”,即在海量图像数据库中,在受限的硬件条件下,准确、快速地找到用户需要的图像。这一问题在现在已经来临的“视觉大数据”时代极具实用价值,其中面临的理论难题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这一兼具理论与实际价值的问题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要“死磕”这一问题,便在本科毕业之后选择继续在丁贵广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我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研究者、一位优秀的开发者、一位优秀的软件人。
我与导师丁贵广老师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这句程序员版的“行胜于言”是我们研究工作中重要原则,不仅要有创新的理论,更要写出好的代码实现出优秀的效果。要做出领域中最优秀的代码谈何容易,各种代码细节、优化方法都需要不断探索。但想要在研究中取得突破,这些环节必不可少。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大把时间花在了研究与代码上。从大二开始到博士毕业,每一个暑假我都选择留在学校做研究。不得不说,夏天的清华园格外宁静,是做研究的好时候。犹记得2013年本科毕业那个暑假,我依旧坚持在科研的前线。同学们去毕业旅行时,我选择在实验室写代码;同学们毕业了开始享受假期时,我选择在实验室写论文。这个暑假的坚持也让我收获颇丰。在老师和师兄的指导下,我们在多模态图像检索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且完成了两篇论文,最终发表在领域内的顶级会议CVPR和SIGIR上,我也作为代表在澳大利亚举办的SIGIR上报告了我们的论文。
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IJCAI上做口头报告
一个好的开始并没有让我的科研道路变得一路畅通。一次会议论文投稿的“三连拒”让有些飘飘然的我选择定下心来,让我明白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研究者、开发者,需要专一与坚持。与清华很多全面发展的“大神”有所不同,我选择一心一意做好科研。全力的投入也让我有无数次机会在凌晨四点独享清华的夜景。正是我的专一与坚持,让我在科研中不断取得突破,博士期间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先后十余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如果我一心只写论文,我想我可能会发表更多的论文。但是我仍然想做出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的软件。所以我选择将我的科研成果尽可能地转化为实际可用、好用的软件来服务大众。我在博士期间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在算法的落地与软件的开发上面。幸运的是,我参与开发的软件在全国很多地方投入了使用,服务了成百上千万人,这也让我倍感欣慰。
2018毕业长跑
我想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研究者、开发者,我有过无数的梦想。在清华园整整九年时光,经过无数次的选择,我努力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两次从清华大学毕业,但我每次都没有离开清华。作为清华之子,我相信未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清华精神将永远陪伴着我,指引我不断前行。
文 | 郭雨晨
图 | 郭雨晨提供
绘图 | 张磊
编辑 | 粽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