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之前推出的自動駕駛自行車著實刷了一波存在感,這個存在感甚至一直延續到了今年。
一輛擁有自動導航功能,怎麽推都推不倒,又能完全自動在道路上行進,幫你帶孩子、遛狗——出門騎上它甚至能一手吃早餐一手敲鍵盤,完全不用擔心出意外的無人駕駛自行車,怎麽看都有點腦洞大開,所以當時吸引了很多人關注的目光,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見過這段視頻了。
事情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雖然事後官方證實這個「打算」在 4 月 1 號推出的自行車只是一個腦洞大開的玩笑而已,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個自行車確實存在。畢竟,這輛自行車之所以吸引人,並不僅僅是因為它「腦洞清奇」,更是因為它看上去挺「靠譜」的。
那麽,到底這輛自行車離我們有多遠?我們又需要用多長時間來實現它呢?今天我們不妨一本正經好好聊聊。
怎麽推都不倒的自行車,這並非不可能
如大家所知道的,正常情況下,自行車動力系統由導向系統(車把手、前叉等部分)、驅動系統(腳蹬、鏈條、牙盤等部分)和制動系統(車閘)三部分組成。
而谷歌無人駕駛自行車,在這三個方面都做了不小的升級,盡管外觀看起來還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但每一方面都和現在的自行車有所區別。先來看看它的導向系統,它能自動平衡而不需要腳撐或者人來扶著,像這樣
或者這樣,根本推不倒
自動平衡的概念看起來神奇,可實際上,這種「不管你怎麽推,甚至不懷好意踹上一腳也不會倒地」的技術不但是可以實現,而且是我們已經能見到的技術。在過去這半年時間裏,有兩家汽車大廠都為我們在摩托車上展示過這樣的技術,先來看看吧!
首先是,寶馬在自己的「BMW Motorrad VISION NEXT 100」發布會上,向大家展示了關于摩托車的未來概念,不但想要用類似 HoloLens 的智能眼鏡代替頭盔,更是將摩托車不會倒下的功能加入其中。現場展示的時候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作為主要設計師的 Edgar Heinrich 說「摩托車是從每天日常中逃離出去的地方。當你騎上它的那一刻, 意味著一種絕對的無拘無束之感」,所以這種能自動平衡的技術會是未來摩托車的一項實用技術,而實際上,相比概念化的寶馬摩托,本田在這方面已經具有相當高的完成度了,他們真的制造出來了這種摩托車。
這是今年一月,本田展示的,搭載了 Riding Assist 平衡技術的摩托車。看起來,它已經可以實現非常不錯的自平衡技術了。
這項平衡技術的核心包括了重新設計的摩托車輪胎,加上運動時的特殊算法。如你所見,它還會針對不同情況而進行變化以調整平衡性能。
本田表示,設計這輛車的部門還設計過 Asimo 系列機器人以及 Uni-Cub 平衡滑板車。而很明顯,滑板車的平衡機制與算法為這輛摩托車的平衡技術打下了基礎。
所以,將這種自平衡技術運用在同樣作為兩輪交通工具的自行車上也並非「癡人說夢」,摩托車上出現了,自行車還會遠嗎?
不論是寶馬還是本田,他們在摩托車上正嘗試的事情出現在自行車上也非常有可能,只不過加入導向系統的自行車應該不會像谷歌視頻中的自行車那樣簡單,外形很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自動躲閃,秀的可不是一般的黑科技
說完了導向系統,我們來說說驅動系統。視頻中我們看到的是谷歌在自行車前方安裝了一個球形攝像頭,用來進行圖像識別以及導航。因此,它不但做到了自適應巡航自動前進和緊急刹車
甚至是辨別紅綠燈的功能
這些具有相當「智能度」的動作涉及到的內容很多。不但讓人覺得驚奇,更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相比自行車,實際上在汽車領域一直都在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如果你對自動駕駛技術稍作了解,會知道自動駕駛技術從 L1 到 L5 一共分成 5 個不同等級,簡單來講如下(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L1:驾驶人操作车辆,但车辆个别设置能帮助行车,如电子稳定系统(ESP)或防锁死刹车系统(ABS)
L2:驾驶人主要控制车辆,但能系统实现自动化,减少操作负担,如自动式定速巡航(ACC)结合自动跟车和车道偏离提示
L3:驾驶人需随时准备控制车辆,在一些场景下通过自动驾驶辅助控制,比如在跟车时可以免于操作,但当汽车侦测到需要驾驶人操控时,会立即回归到让驾驶人接管操作的状态
L4:驾驶人可在允许条件下让车完整自驾,车辆自行进行包含转弯、换车道与加速等工作。除极端天气或者道路模糊不清的情况,车辆都能完全自助运作,包括在有旁观下的无人停车功能。
L5:驾驶人不必再车内,任何时刻都不会控制到车辆,车辆能自行启动驾驶装置,全程也不须开在设计好的路况,就可以执行所有与安全有关之重要功能,包括没有人在车上时的情形,完全不需受驾驶意志所控,可以自行决策。
簡單比照你就能發現,想要實現谷歌這輛無人駕駛自行車的功能至少需要達到 L4 等級的自動駕駛等級,這還是需要人旁觀的情況下,想到達這個等級,自動駕駛技術需要的基礎條件遠非安裝一個攝像頭那樣簡單,除了視覺識別、自動導航、定速巡航之外,還需要一定的人工智能自行判斷道路情況。
這種級別的安全性距離我們還有些遙遠
以國內百度自動駕駛汽車目前 L3 等級的技術基礎來說,就需要「Camera+Radar+HDMap(高精地圖)」多種結合的方案才能實現,更不要說自行車上只有一個多角度攝像頭了。
僅僅只有攝像頭恐怕還不夠
所以,谷歌在這次視頻中展現的這個最讓人激動的技術恰好是目前階段最最難以變成現實的技術,不但需要在自行車上添加攝像頭,激光雷達,計算機硬件都必不可少,遠遠不是視頻中展示的自行車那樣簡單。
要知道,在汽車上至少需要後備箱這樣大的地方來放置計算機才能實現一部分自動駕駛的功能,比如,電腦放在後備箱占了不少地方。
所以,要發明出能針對各種環境行動的「全自動駕駛」自行車,在目前看來是件「一步登天」的事情。但是,它並非完全不可能!
假設我們只是在小範圍場所(比如學校、公園)中,道路環境不會那樣複雜,同時也不需要極高的速度,那麽地圖和視覺識別等數據就不再是沈重的負擔,在學校裏,「一鍵叫自行車」真的不會是夢想~
這時,對自行車來說,加上導航裝置和小型計算機,同時為它改裝成電動+人力的混動模式,再為校園中添加供停靠和充電的充電樁,那麽它確實非常有可能成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交通工具。
當黑科技成為自行車的一部分
自 1790 年法國人西夫拉克研制出靠兩腳蹬地驅動,但沒有方向控制的自行車雛形以來,自行車,這個依靠人力驅動的機械裝置始終是最受歡迎的出行工具之一。
它的輕便、自如,以及更偏向自然的方式始終是人們喜歡它的原因,而不論其外形、材料、結構設計等方面怎樣叠代進步,它終究是依靠人力驅動的傳統工具,百年來幾乎沒有發生過變化。
與之相比,汽車在曆史長河中不斷加入新的技術,從遙遠的蒸汽時代過渡到現在的電氣時代,汽車結合新技術的腳步越來越快,人們也將更多想象結合在這個交通工具上面,不管是自動駕駛技術、電力驅動技術,都讓人對未來汽車充滿期待。
而對自行車,我們實在是太熟悉而忘記了它變化如此之慢。從某個角度來說,谷歌無人駕駛自行車帶給我們了一些新的想象,它可能帶有一些人們對于未來汽車的幻想成分,但又何嘗不是在尋找自行車的變化之道,突破人們對于它的認知呢?
盡管谷歌的這款自行車在現在還不能徹底實現,但一些技術離我們真的並非遙不可及。一但漸進式的升級出現,將令它展現出新的姿態,看看現在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吧,想象一下,如果加入進這些新技術,將會變成怎樣便利的存在呢,這樣一想,還真是讓人期待的事情呢。
最後,周末愉快~
试试在“好物范儿”点击下列关键词,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