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俊杰:论创客教师的成长路径》
才发现过往如此相似
近几年,创客教育快速发展,首先是器材,铺天盖地而来,渐渐地与器材配套的课程也陆续出来,特别是校外机构,开始提供自家的器材和课程入驻校园。物质层面逐渐丰富起来,但师资方面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很多学校,器材成了摆设,成了参观时的展品。缺乏师资,缺乏课程的创客教育就很难落地。
文中提到的“从课程的角度看创客教师的成长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教别人的课程,教自己的课程,信手拈来根据自己或者学生的需求来动态开设的课程。”结合自身经历,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第一阶段:教别人的课程。
如文中所说,“创客空间负责教师的自主成长才是创客教育的长久之计”,在这个阶段,创客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资源或者课程进行教学,边教边学。
“信息技术课虽然有教材,但是并不要求完全按照教材教,教师可以将自己对于课程的理解融入其中,打乱了我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插入了scratch的教学单元,虽然自己还不懂怎么讲,但是边学便教,开设兴趣小组,让比我更有编程天赋的孩子跟我一起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后来都成为了我学习一个新内容的固定做法,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规律。”
我校目前信息技术课也是如此,用教材教信息,选择性地插入编程教学内容。而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是每周一次的编程社团。就如文中的兴趣小组,一起学,遇到问题,一起解决。学生不仅学到了编程知识,而且还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很多答案如果是从老师口中直接获取,学生的印象是不深刻的。当学生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是不太愿意直接给他答案的,而是做一些提示,希望他可以去试一试。这样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当然也遇到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试两下就不耐烦了。现在的我们总能从某处得到答案,而生活却会出一些让你不得不自己去寻找答案的问题,找答案的方法比答案本身重要得多。
第二阶段:教自己的课程。
教自己的课程,那么首先要有自己的课程。2017年的某一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位编者在寻找编写Scratch编程相关书籍的消息。著书立说,想想也是挺好玩的。那就试试呗,给对方提供了一份样稿之后,对方同意由我负责这一模块的编写。当谈及稿费时有三个方案:1、书封面在编委会名单内,同时在书前言注明编写部分,版面费2000;2、只在前言注明编写部分,版面费1000;3、不挂名,稿费100-300。我选了第四种:拒绝。
就这样错过了人生第一次编书的机会,但是编书的劲还在心里作祟。恰逢区里申报研究课题,一下子就有了想法,别人不带我玩,那我就自己玩吧,编一本《Scratch趣味编程校本课程》。说编就编,当然也是得益于前期编程社团教学时积累的案例和资料。就这样,我就进入的第二阶段,开始教自己的课程。其实确切的说我是先教自己的课程,而后才出自己的书,然后接着教,接着改自己的课程。
第三阶段:信手拈来根据自己或者学生的需求来动态开设的课程。
“几年以后,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自己可能很少会按照自己写的教材一节课一节课的讲下去,因为每个创客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于此同时也会根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和面对的新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
文中的这句话一下子就点在了我的心上。虽然有了自己的教材,但真的是不愿按照教材一节一节往下走,因为生活中的案例,比教材更好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更喜欢与时俱进,遇到合适的情境,就想教一些符合当下情境的内容。自然就会暂时抛开教材进行发挥了。创造这件事,就是在不停地创新,重复旧东西就变得乏味了。
“创客教师培养的第一条规律:要给教师成长的时间。”
“作为一个学习者,我很感兴趣、很努力、也并不太笨,但是我也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来体会创客教育的术与道,所以任何好大喜功,揠苗助长或者遇到一些师资方面的困难就盲目恐慌甚至片面否定的做法多是不恰当的、忽视客观规律的。”
“创客教师培养的第二条规律:给空间比给钱重要。给老师自主开发课程的自由度,不要受到课时、教学计划和各种展示评比的过度打扰,给老师分享课程的平台,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分享而达到第二个层次或者第三个层次,深度的体会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快乐——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的快乐。”
当我在接触创客教育中的编程教育时,是快乐的,特别是社团课和学生一起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时。说到钱,创客教育普及阶段,有钱堆硬件,没钱玩软件。“创客课程本身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虽有核心技能的提法,但是其外延仍是相当宽泛的,缝纫主题的创客课程甚至烹饪主题的创客课程,只要文化内核上与创客文化保持一致,都是很好的创客教育载体。”
“创客教师培养的第三规律:建立一种鼓励分享的机制,这种机制有自动的评价功能,促进知识的极大丰富,避免没有必要的竞争。这时,你可能会想,这可能不只是一个校园创客空间,而是一个到处都是创客空间的校园,是啊,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注:文中双引号中的内容摘自
《吴俊杰:论创客教师的成长路径——一种全面发展的人的视角》一文,
——原文刊载于《福建教育》2017年第5期,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
文章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11ddcf0102wvgv.html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