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同学在他们单位负责IT规划,今天在微信上跟我大吐苦水,说上半年刚做完一个云平台项目,还没得空休息,马上又来一个,计划好的休假都泡汤了。我说那一定是你们业务好发展快需求多啊,他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是因为他们建的都是一次性云,新瓶装旧酒啊。
何为一次性云?
一次性云是指那些只服务于特定业务或项目的云,如大唐咸阳郡百岁以上老干部保健云、蜀都绣花鞋垫双十三挥泪甩卖疯狂抢购云、满清察哈尔特区第158次人口普查筹备委员会会务专用云等。
也有一些比较温婉的,比如诺亚方舟动物园售票云三期,香格里拉无籽西瓜溯源云第五期等,沿用了之前的名字,但实际上并不是原有平台的扩容,而是重新规划,更换了技术路线和产品。
为什么会有一次性云?
一,信息系统建设和采购模式没有变,仍然是根据需求立项,专款专用的模式,因此就算是建成一朵云,从上到下也都是按照项目需求和预算来设计和采购的;
二,规划没有前瞻性,仅考虑当前项目需求,导致后续项目的新需求无法满足,扩容或改造的成本较高,甚至无法增加新能力;
三,方案选型错误,厂商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延续性,开发或实施能力不足,承诺无法兑现,或者追随业界趋势转变技术路线;
四,云平台的开放性不够,无法嫁接新技术,制约了企业的业务发展;
五,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最好不要混在一起,安全管控做不好会出大事情;
六,换领导了,对云的建设有了颠覆性指示。
如何避免一次性云?
一,转变观念
云模式的最大的不同是获取服务的方式,具体体现就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以前买硬件是一定要看见东西的,后来买软件只能把光盘锁在柜子里当做资产证明,后来连光盘都没有了,只有一张纸。现在买公有云连许可证都没有了,可能只有一个账号。买公有云服务你买到的只是使用权。
私有云也类似,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原来那种谁申请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的模式会发生转变。有一个客户跟我分享了他们的故事,集团领导高度认同云的理念,原有的IT资源也要纳管到云平台,包括集团下属企业的资源,全部统一监控和调配,这些资源仍然由其所有者负责维护,负责保障其可用性,但使用权归集团所有,按需分配。
二、转变建设与消费模式
云是一种集约经济模式,或者更时髦的词叫共享经济,由平台和服务两类要件构成,平台实现共性,着眼资源供给,服务实现差异性,着眼上层需求。这两者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IaaS,PaaS,SaaS的主要区别就是平台和服务的分界点不同。对于企业云而言,就是梳理出共性的东西,由平台来实现,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简化运维管理,同时降低采购和维护成本。差异化的部分靠服务,通过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来区分。
组织架构层面,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团队,之间形成供求关系。前面提到的因为安全性的原因而形成的云孤岛,其实大部分是可以整合的,安全隔离与保护也可以是云服务的一部分,防护效果胜于传统模式,适用于必须物理隔离之外的任何场景。
三、重视供应商的产品化能力
一些用户在选择云平台时只关注功能与需求的匹配度,而不关心这些功能如何实现,不关心具体的细节,忽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反正供应商做不好就不给钱。结果导致一些供应商为了赢单报低价,没有预留足够的服务费用,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或者硬着头皮赔钱做下第一期,等到有新需求时再狮子大张口……
好的云平台必须有较强的适配能力,升级改造的成本可控,这就仰仗供应商的产品化能力,如果云平台产品的功能强大而完善,那么定制化的工作就会很简单,如果功能实现要靠大量的现场开发,那就意味着以后平台的升级改造只能靠不断购买该供应商的服务来实现。
四、重视平台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
开放性代表着供应商的影响力和包容性,没有哪个供应商可以独自满足全部用户所需,因此云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支持,这符合各方的长期利益。
兼容性很明显地分为两种:纸面上的兼容性和经过实际验证的兼容性,这方面的坑比较多,只有经过双方深度联合测试和生产环境检验的兼容才是真兼容。
可持续性是一个更复杂的话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供应商是否将云平台视为核心产品并保证产品研发投入,是否有能力把控对应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有些供应商因为产品所依托的技术不再是主流而改变技术路线,不仅损失了自己的前期投入,也导致其客户的系统无以为继。一定要选择与那些在该领域深耕多年、长期在业界保持领导地位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云计算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很多年,但身前仍是一条新路,企业私有云因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更是纷繁复杂。规划工作非常关键,如果在Day 0和Day 1阶段偷懒欠债的话,Day2阶段就不得不连本带利成倍地归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