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面前,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似乎有点格格不入。由于没有准确的诊疗、分析数据和标准化的治疗体系,中医诊断往往只凭望闻问切,且极大程度依赖医生本身的水平和经验。处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中医只能渐行渐远?中医,将去往何方?
在中医药领域,不乏主动求变的企业。如何将现代技术为中医赋能,是道生医疗十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以传统著称的中医诊疗和中医传承也拥抱了人工智能,彻底颠覆了对中医药的未来定义。
提起望、闻、问、切,人们通常会想起头发花白的老中医搭脉问诊的场景
与时俱进,也有的医院可进行电子老中医把脉问诊,患者将面部贴合在“舌面象仪”上,仪器可以自动采集患者舌诊、面诊信息,记录下舌面特征,并形成报告;将手腕搭在“脉象仪”上,通过传感器能自动采集脉象,完成“把脉”,并即时显示脉象的波形图;系统还能为不同人群进行“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及表现。最后,“电子中医”将综合舌、面、脉、问信息,自动辅助辨证,提供个体化养生和干预建议,开出个性化中医健康处方。
梅奥国际表示电子老中医把脉问诊诊断结果不是臆断的,而是研究者遵循中医思维,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岳阳、华东等众多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几十年来收集的大量临床数据,从中挖掘出的诊疗规律。可为缺乏经验的年轻中医、基层医生提供辅助决策,系统内几千个经典方剂也可随时学习调用。
从《中医药法》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相继**,中医药正迎来国际化的大好时机,但仍受限于国际标准的缺失、中医药服务难复制等因素。对于中医药发展,国际标准的建立可以促进客观化数据采集,为未来发展中医大数据、中医人工智能铺设道路;便于数据规范化传输,可异地完成信息的读取和再现,促进中医远程医疗跨区、跨国合作交流。争取并赢得中医药国际标准“话语权”,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中医诊疗体系正在逐渐标准化、数字化。随着数据体量的累积与维度的完善,中医临床数据也能与西医一样,在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AI+互联网,名老中医就在身边
梅奥国际表示长期以来,中医临床经验传承面临两“难”:一难,名老中医资源有限,很难服务到更多的患者;二难,中医传承依据规律,靠“悟”来传,跟书学,跟老师学,隐性知识很难显性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介入,让这些难题得到突破,为名医名方智慧传承开辟“新路径”。
人工智能建立一种病的模型至少需要2000例的有效数据,但对中医而言,诊疗信息往往不是量化的数据,既不规范也难以直接使用,有效数据微乎其微。而道生医疗的方法是,一方面从古医书里整理医案数据,同时通过自动语义分析技术可将过往电子病历自动结构化,对于新患者,还能由四诊仪客观采集四诊信息,积累到足够多的有效大数据后训练专病模型
与互联网的融合,让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扩展了“时间”和“空间”。通过中医四诊信息远程医疗服务,让更多基层年轻医生与名老专家跨区域‘面对面’交流,让优质名中医资源通过线上会诊与带教,辐射到百万基层医疗机构及中医健康管理机构。目前智能化中医在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医联体建设”、“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中医服务平台”、“甘肃省陇西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及“北京·蓟门里·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家医服务和医联体建设”等项目中发挥着技术支撑作用。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