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评
@邱墨山(南都记者)
催收似乎是个敏感词。只要一提到催收,人们往往会忍不住想到“呼死你”、短信恐吓、手机定位等暴力催收方式。据报道,2017年6月至11月,发现违规催收1000余万次,施害人79万,受害人92万。涉网络催收的负面舆情新闻1万多条,已致20余人死亡。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暴力催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但是,催收并非万恶之源。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催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据了解,催收是金融风险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属于一种抑损处置机制,普遍存在于各类金融机构的贷后管理部门。其地位相当于各类信贷机构的守门员。
在国内,催收行业为何会被污名化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部分用户信用缺失,催生了较高的坏账和逾期比例,才促成了不良催收。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1.05万亿元。如果按照业内平均坏账率15%的比例简单推算,上述贷款余额可能会产生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的不良资产,如果算上已出现的坏账,网贷行业整体的不良资产规模至少超过2000亿元。
另一方面,互联网小贷行业中确实有不少“害群之马”,在利益的驱使下,采取暴力催收手段,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国家的规定(不超过)年利率是24%,笔者了解到,很多无牌照的小贷公司年利率远远超过24%,为回笼资金,采取暴力催收手段。
如何杜绝暴力催收?首先,需要法律法规和行业公约作为支撑。在美国,早在1939年就已成立债务催收的行业协会—美国国际信用与催收协会,并由该协会推动制定颁布了联邦法律《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中国香港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第三方债务催收监管体制,并制定了《个人信贷资料实务守则》《银行营运守则》《规管收债手法》。此外,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还建立了涉及债务催收的投诉机制。这些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的经验均值得借鉴。
研究表明,在一些征信体系发达的市场中,网贷平台的违约率并不高,暴力催收也鲜有发生。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规范催收行业需要加快推进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被广泛使用于征信体系建设,有理由相信,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催收行业也会逐渐走到阳光下,并成为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邱墨山)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