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全球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WHO的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400多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了880万。而人类与肿瘤的战斗由来已久,在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名医盖伦就认为肿瘤是不治之症,而罹患肿瘤的患者在手术后也会因疾病复发而死亡。并且在无菌术,输血术以及各种外科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进行外科手术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癌症普遍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
随着医学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同时各种生命监护仪的应用使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现代解剖学和病理学揭示了身体自身的身体结构,并且使人们对肿瘤的产生,迁移和肿瘤分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催生了针对不同部位及不同发展阶段肿瘤的手术术式。外科手术成为了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力工具。但是,术后癌症复发依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X射线以及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发现后,科学家发现射线能够杀死癌细胞,因此人们开始利用射线治疗肿瘤,最开始的放射治疗是利用镭以及电压相对较低的诊断仪器,但是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人们发现射线不仅能够治疗肿瘤,也能够造成肿瘤,许多早期的放射学家就因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中而罹患白血病。并且放射治疗对于血液肿瘤毫无用处。
随后,Sidney Farber 发现氨基蝶呤可用于缓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氨基蝶呤就是现在普遍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甲氨蝶呤的前体。Sidney Farber也因他的发现被称为“现代化疗之父”。其后研究人员陆续发现大批的化疗药物,这标志着肿瘤化疗的开始。但是化疗药物特异性差,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大量脱发,胃肠不适,甚至会对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随着科学家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被证实在分子水平存在驱动基因的突变,因此利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等封闭或抑制相关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已经有许多肿瘤的靶向药物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例如治疗乳腺肿瘤的HER-2单抗——赫赛汀,治疗淋巴瘤的抗CD20的单抗——利妥昔单抗。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生物性靶向治疗也成为了癌症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手段。
人们更加认识到肿瘤的治疗不是单一层面的,需要多个学科的相互配合,例如乳腺癌、直肠癌的术前辅助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以及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这种综合治疗模式所带来的生存获益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单一学科治疗模式。而这种综合治疗模式就是临床多学科综合诊治工作团队(multidisplinary team,MDT)。而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 MDT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目前,这种MDT治疗模式已经得到国内肿瘤专家的认可。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医学研究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复杂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受到基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随着肿瘤基因测序的全面开展,利用现代大数据分析技术绘制了各种类型肿瘤基因变异图谱,研究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的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组织病理学一直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金标准”,随着病理相关大数据检测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从细胞水平深入的分子水平,并且更加关注个体化差异。而大数据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利用现代医学平台汇集患者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的数据资料,并且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针对患者个体定制出最佳的治理方案以及进行最有的药物选择。同时大数据能有效分析肿瘤与多种因素的相关性,进而开展研究和预防,并且肿瘤的大数据库通过对大样本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规律性的肿瘤分子靶点,开发新型的靶向药物。肿瘤大数据分析 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健康计划的一部分,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在分析影响肿瘤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因素、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TNM分期修订和探索疾病间关系等方面应用广泛。肿瘤大数据的建立和分析有利于总结和分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肿瘤大数据分析也是本次2018肿瘤与肿瘤异质性研讨会的热门议题,本次会议将聚焦肿瘤进化与肿瘤异质性相关重要问题,探讨肿瘤异质性的起源、肿瘤进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手段及其对药物研发、靶向治疗的影响,邀请癌症生物学家、技术研发专家、生物信息学专家、临床医生参与讨论和推动肿瘤异质性研究的医学转化。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