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2025年全球储能电芯年中榜单发布:市场格局进入博弈深水区

2025年过半,全球储能市场持续高歌猛进,电芯作为核心部件,其竞争格局也愈发微妙。最新发布的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年中榜单显示,头部企业座次虽有稳固之势,但市场暗流涌动,技术路线分化、成本压力加大、全球化布局深化,行业竞争已步入比拼综合实力的“深水区”。

头部领跑:技术沉淀与体系优势构筑壁垒

宁德时代 (CATL): 龙头地位依然稳固。其优势不仅在于庞大的出货规模,更在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宁德时代持续引领大容量电芯方向,其314Ah等明星产品量产进程领先,并在材料体系优化(如磷酸锰铁锂的应用探索)和极限制造效率提升上投入巨大。面对全球市场,其海外本土化产能布局(如德国工厂)进展备受关注,是应对国际地缘政策和满足区域客户需求的关键筹码。

比亚迪 (BYD): 凭借其独特的垂直整合模式和强大的自供体系,比亚迪在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稳定性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刀片电池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特别是在大型储能项目上。比亚迪同样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其海外储能业务增长迅速,成为其稳固第二位置的重要支撑。

远景动力 (AESC): 成为榜单中最引人注目的“跃升者”之一。远景动力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其在大电芯领域的前瞻布局及清晰的全球化战略。远景动力于2025年5月率先实现了500+Ah储能电芯的量产,其700+Ah电芯也将量产,进一步夯实其大电芯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远景动力全球化进展迅速,今年已迎来美国田纳西储能产线、法国超级工厂等海外产能的加速释放,其位于英国桑德兰的超级工厂预计也将于年内投产,为海外头部优质客户订单提供了充足的产能支撑和交付保障。

中坚力量:差异化竞争与加速扩张

亿纬锂能 (EVE): 稳居第一梯队,展现出强大的产能扩张决心和执行力。亿纬锂能产品线覆盖广泛,在大容量方形电芯(280Ah+)和新兴技术路线(如大圆柱)上均有布局,并持续深化与国内外主流系统集成商的绑定合作。其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也在加快。

瑞浦兰钧 (REPT): 背靠青山实业,拥有强大的上游资源保障优势,使其在成本敏感的市场中具备竞争力。瑞浦兰钧积极推动大容量电芯(如320Ah)的普及,并致力于通过工艺优化降低成本,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海辰储能 (HiTHIUM): 以聚焦储能赛道和快速响应市场著称。海辰储能在大容量电芯(280Ah, 314Ah)的研发和量产上速度较快,并针对工商储等细分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其全球化布局,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的拓展,是未来增长看点。

中创新航 (CALB): 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强者,其在储能领域的发力日益明显。中创新航凭借其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积极拓展储能电芯产品线,特别是在大容量方形电池方面,并寻求在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中分得更大份额。

LG新能源 (LG Energy Solution):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深厚的技术底蕴(尤其在高端市场)以及在北美等关键市场相对成熟的本土化布局(配合IRA政策)。虽然面临行业内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其在高性能、长寿命电芯领域仍保有竞争力,是海外高端市场的主要玩家之一。

新锐追赶:技术与市场寻求突破

国轩高科 (Gotion High-tech): 在稳固动力电池业务的同时,持续加码储能。国轩高科利用其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在材料和电池技术方面的积累,积极开发储能专用电芯,并依托大股东大众集团的资源,探索在欧洲等市场的机会。

赣锋锂电 (Ganfeng Lithium): 作为锂业巨头赣锋锂业的子公司,赣锋锂电拥有得天独厚的上游资源协同优势。其储能电芯业务处于快速上升期,专注于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与制造,成本控制是其重要发力点。

鹏辉能源 (Great Power): 鹏辉能源在储能领域耕耘已久,产品覆盖家用、工商储及大型储能。其特点是灵活性强,产品迭代较快,并在海外户储市场积累了一定渠道和经验,正努力向更大规模的储能项目市场拓展。

博弈焦点:技术、成本与全球化的三重挑战

成本压力与供应链韧性: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考验。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剧烈起伏、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张带来的供需格局变化,以及下游客户对价格下调的迫切需求,共同将“降本增效”推向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位置。能否在这场成本攻坚战中胜出,关键在于对材料体系(如加速导入磷酸锰铁锂等更具性价比的方案)、生产工艺(如提升叠片效率以降低制造成本)、规模化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程度的深度挖掘。供应链的韧性和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

技术路线与产品迭代: 储能电芯的技术演进正经历关键转折点。在280Ah+产品成为市场标配之后,下一代500+Ah超大容量电芯的量产临界点已近在眼前,新一轮技术竞赛的哨声已然吹响。头部巨头如宁德时代,远景动力等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在推动大容量产品迭代和提升量产良品率方面持续发力,市场份额进一步向技术领先者倾斜。与此同时,具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的老牌劲旅,如国轩高科等,凭借其在材料、制造到系统集成的整合优势,以及锁定关键大客户的策略,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出货量的显著跃升。技术路线的选择与量产速度的比拼,正成为决定未来座次的核心变量。

全球化布局与本土化能力: 全球主要储能市场的地缘政策,尤其是北美《通胀削减法案》(IRA) 和欧洲日益严格的本土化要求,深刻重塑着竞争规则。企业能否在高价值的海外市场立足,不再仅仅取决于产品性能,更取决于其满足本地化生产比例、构建高效的本地供应链网络,以及赢得当地核心客户订单的综合能力。这种深刻的全球化布局差异,在此次榜单排名中已清晰体现,国际化程度领先的企业普遍表现更优。以中国企业为例,其“出海”步伐迅猛:截至2025年6月,统计范围内的主要中国电池企业已在海外规划、建设及投产了超过70座电池或储能系统集成制造基地,披露的总规划产能接近800GWh。其中,已有40个项目公布了投资计划,累计承诺投资额超过3780亿元人民币。北美和欧洲市场,正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电池制造商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2025年年中的全球储能电芯榜单,描绘的不仅是出货量的排名,更是一幅企业战略、技术路线和全球化能力激烈碰撞的图景。宁德时代、比亚迪凭借体系化优势领跑,远景动力依靠全球化进展实现跃升,LG新能源坚守高端市场,而亿纬、瑞浦、海辰等中坚力量和新锐企业则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市场的高速增长并未消弭竞争,反而将战火引向技术精进、成本极限和全球运营的“深水区”。下半年的角逐,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战略定力,真正的赢家将在这一轮深度博弈中逐渐浮出水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NgozRlugtaD6d0WRxGdDtQ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